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太岁圣君》
太岁圣君

第十七章 首辅致仕,杨广念起复画皮!

九月十五,小朝会。

首辅成基命出班奏道:“皇上,老臣近来体力不济,精神颇差,已无心力统领百官,还请皇上将老臣放归山野,老臣也能叶落归根,葬骸骨于祖茔!”

朱由检高踞御座,声音清冷:“朕与成卿,君臣相得,施政以惠万民,朕倚卿为肱骨,寄亏厚望。何舍朕与万民,归于山野?万民待卿,如幼儿事父,百官待卿,如从弟望兄,朕之待卿,如长者盼汝成才成器。何故去国耶?”

次辅周延儒也出班说话:“首辅简在帝心,正是施展抱负的时候,至于张同知所参之首辅牵连袁案,不过风闻奏事,衮衮诸公皆知不可取信,首辅又何须如此刚烈,动辙乞骸骨?您这一退,恐难掩悠悠众口哪!皇上,还请念在首辅为大明操劳四十余年,勿准其所请耶。首辅乃百官之首,文人之望,有首辅在,我等也有主心骨!”

成基命笑容清淡,眼底流露出一丝鄙夷,声音虚弱的说道:“臣谢过皇上器重,臣历仕三朝,皆受皇家宠命,让臣得以施展抱负,光耀门楣。臣对大明之心,天地可鉴,皇上可鉴,百官可鉴,万民可鉴!然臣年齿近古稀,且旧疾缠绵,残躯实不堪也!生死迫切,岂敢以一人而废国政?臣成基命再拜皇上,准臣致仕,以全君臣之义!阁中大人皆公忠体国,深谙治国方略,皇上擢拔能臣,辅佐朝纲,大明万年!”

“也罢,成卿年逾古稀,为国朝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朕亦不忍卿操劳过甚。准许成卿致仕。曹化淳,拟旨,赠成卿太子少保,许其归乡荣养,地方州府需尊成卿之高风亮节,不可轻慢!”

成基命连忙拒绝:“臣虽蒙皇上厚恩,委以重任,然臣才疏德薄,仅为守成之犬,安敢受此厚遇,功浅德薄而受尊荣,非好事也!臣叩请皇上收回成命!”

阁臣也为成基命该不该获赠少保吵成一团!

朱由检嘴角泛起冷笑,示意曹化淳暂停宣读圣旨。

看着丑态毕出的众人,除了可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是深入骨髓的寒意!

内阁大臣都是这种货色,可见吏治败坏到了何种地步!

这大明,救不了啦!

除非打碎一切秩序,在废墟上再造大明。

否则就算太祖重生也改变不了什么!

成基命致仕,东林党又去一重臣,余者皆蝇营狗苟之辈,全无顾宪成时期与阉党放对之气节,前人营造之大好局面,终被后来者败光,留下诸多荒唐事,为后人所笑!

养心殿,朱由检盯着面前紫衣人,嘴角噙着笑意,微微对其拱手!

杨广摇摇头说道:“崇祯皇帝,是本座小瞧你了,这大明十六帝,除了个别被阴死的,其余之人都算得上心机深沉,手腕高超!十六人中,论手段之狠辣,你可入前三!十七年换十九首辅,各军督师走马灯一般的更换!终是难逆大势,明朝在你手中走到了尽头!”

朱由检轻笑:“其实这皇位,朕并不想坐,数代积弊,拨乱反正谈何容易?若有张居正一般的大才,朕不惜破釜沉舟,再造大明。然满朝禽兽尽是中人之资,难以托负国事。前度世祖又言及大明国运,此后十年,年年灾祸不休,朕便知晓,大明回天乏术!”

朱由检伸手指向外面,语气森然:“大明养士两百年,自问未曾亏待读书人,如今天下读书人一旦为官,便对国朝敲骨吸髓,止为一家之念,无不勾结士绅商贾,使其家田连阡陌,锦衣玉食,浑不顾治下无立锥之地的万民。无视终年劳作食不果腹之农人,嗷嗷待哺之幼儿。他们心中可有君父,他们眼中可有大明律?”

“本座近日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倒也看出些许端倪。然须尔等自悟!”

“自悟?大明如何朕已知晓,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满朝公卿醉生梦死,此数朝之积弊,朕回天乏数!但他们想踩着大明之余烬,在新朝称心如意,却是要受朕制裁!”

“哈!勿为你之无能开脱,你也饱读经典,神州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族虽敬天法祖,亦能荜路蓝缕。天裂自补,涝至疏通。而非求神拜佛!朱元璋以乞儿之身登临九五,其难度比你此时之境遇如何?你既有有段给坏了江山的文武报应,为何不试着合文武,续国祚?”

朱由检怒气再也无法压抑,大声说道:“你曾言朕十七年换十九位首辅,焉不知此皆朕与他们的机会?然他们一次次的让朕失望,朕便知二百余年大明国祚,自朕而终!但凡有万一之机会,朕也不能让大明亡了!”

杨广摇头叹息:“本座终是过客,明朝之兴衰成败,本不该干涉过多,你这画皮,本座还你!吾乃天上逍遥客,不类皇主弄劫波。三山五岳道常在,七情六欲铸真我!天道,你昧我真灵,为何如此?”

只见杨广自天门飞出一道虚影,如流星一般直冲天外!

朱由检愣了一下,喃喃自语道:“难道朕也被昧了真灵?可惜朕却无太祖之大气魄,只能顺应天命,坐看煌煌大明风流云散。唉!”

九天之上,缥缈云海间,一座有些腐朽的宫殿孤立,殿门大开,殿中似有人影!

杨广抬步前行,须臾间便入了大殿!

殿中悬浮着蔚蓝色的球状世界形胜图,山川河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尽人类,纤毫毕现的展露无遗。

而形胜图之外有薄膜笼罩,似是保护,也似隔绝!

大殿四面墙壁上是无尽的文字和图画,不断生灭!

杨广只一眼便明白,那文字和图画乃是世界变迁的痕迹!

人类谓之历史!

不断生灭便说明有旧的历史被遗忘或被重生记起。也有新的历史被记载,被遗忘。

他看着这一条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时间长河的支流,心中生出些许明悟。

杨慎临江仙曾写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只有站在足够高的位置,才能看淡人世纷争,修行界亦然!

(本章完)

.

阅读太岁圣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