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迷界特工》
迷界特工

第二十一章

听了张俞宁的“自我介绍”,孟霄欢并未表现出多么惊讶。他先是沉默了一阵,然后凝目望着运动场上一对少年。那两个孩子大概只有十二、十三岁,正在专心练习踢球。但他显然并未真正在看那两个孩子踢球。

“你早猜到了?”张俞宁忍不住问。

“什么?”

“我不是夏寅秋。”

“噢,没有。只是刚刚才知道。”

“你表现得很冷静。”张俞宁说。这时,他又想起了那句名言:不要低估自己对意外的承受力,震惊之后,你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转而趋向于接受。他忽然发现孟霄欢身上其实有许多跟他相同的特质。他只是缺乏系统训练。

“夏,张先生,您真是北方人?”

“是的。”

“我想,您肯定也不是一名记者。”

“我不是。”

“那您……”自从知道眼前这人并非那位大记者,孟霄欢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辞,说话变得很小心。经过这两天一番变故,他好像终于意识到了小心谨慎的重要性。

张俞宁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位新朋友态度上的变化。“我的确不是记者,但工作性质其实差不多。”他这样向孟霄欢解释。

“那您跟夏先生……”

“这也是我想要寻找的答案,为什么人人都把我当做是他。”

“噢,我想我大概知道原因,而且是早该想到的。”孟霄欢抬头看了张俞宁一眼,“就像我和季炳昌,还有李浒跟都老七,邵安平跟庄原他们一样。”

“跟你们一样?”

“您和夏先生是另一对异体孪生人。”

“异体孪生人?”

“是啊。当初刚见到‘另一个自己’时,我也挺惊讶的。这种情况毕竟不多见吧。不过后来慢慢发现吉礼安在利用我们这种人身份信息上的漏洞,非法收集客户私密信息,才明白会社里为何会聚集三对异体孪生人。既然知道了原因,我也就没再多想,反正自己不参与就行,直到发生了这次这件事。”他说着,认真看了看张俞宁,“那么,您又是如何发现自己跟另一个人竟如此相似的呢?您来粤城,不会就因为这个吧?”

“我来粤城,说起来还真是因为他的关系。”

“我就说嘛。”

“你刚说什么‘异体孪生人’,是怎么个说法?”

“据说是生物学上的新发现,曾有过报道。张先生不会不知道吧?”

“新发现?”

“对,是因为个人电子识别系统开始大规模应用才发现的,那时还让我闹出过许多笑话。媒体曾报道过这事,张先生一点也没印象吗?不过也是,那事很快就没人再提了。”

“我们那里好像没发生过这种事。”张俞宁随口解释道,“既然如此,一定有什么方法来杜绝发生混淆的情况。”

“说起来也没什么。一开始,搞混身份的情况的确时有发生。但经过登记备案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那种情况了。至少没再听说。就这种现象在法律上的适用性,好像立法机构也曾组织过讨论,最后没有就此推出新法,据说是根据立法不能只针对极少数人群的原则。”

“你所谓的登记备案是怎么回事?”

“噢,就是把我们这些人单独进行了登记。我记得,粤州境内有这种情况的就我们六个,但其它地方情况如何我就不了解了。后来好像没人再管这事。这件事的办理是由那家电子识别系统开发机构跟对身份管理最严密的商业机构联合承担的。”孟霄欢看了看张俞宁,“其中一家就是巨石,您应该知道了。在他们安排下,后来我就留在了百合百花。要知道,那是我当时能加入的最好的企业。”

“你说这种情况,大概不是彼此间长得像那么简单吧?”

“对,就跟您和夏先生一样,不单外貌相同,连指纹,虹膜,甚至血型都完全一样。据说那是种很少见的现象。‘生命奥秘无奇不有’。对吗,张先生?”

“对,你说得对。”

“不是我说的,张先生。当时的媒体报道过这件事,他们就是这样解释的。”他又对自己刚说那句话解释了一下,“‘生命奥秘无奇不有’,是媒体的原话。”

“是我孤陋寡闻。”张俞宁笑了笑道,“我不太了解外面的事。”

“原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这样。”

“我们那里的风俗很传统,对外面的消息很闭塞。”

“那先生是怎么到粤城来的呢?”

“因为夏寅秋。”张俞宁开始把自己跟那个从没见过的人联系在一起,“我得找到那位夏寅秋,只有找到他,才能解决两个人共有一个身份的麻烦。”

“我明白了,看来那个系统的漏洞并未被真正处理好。我本以为不会再有那种把两个人搞混淆的事发生了。那的确很麻烦。”

“所以我必须找到他。”

“这我完全能理解,张先生。”孟霄欢犹豫了一阵,还是开口问道,“冒昧问一下,张先生究竟是做什么职业的?”

“私家侦探。但业务只限于我们那地方。”

“哦,怪不得。”孟霄欢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要想不那么容易被找到,恐怕只能去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

“圣纳菲荠堂。”

“那是个什么地方?”

“先生不知道?”

“不知道。”

“也难怪,先生刚来不久。那是个老城区。可以说,那里才是真正的粤城。”

孟霄欢说得对,那是另一座粤城。

还有人说,圣纳菲荠堂就像一颗树瘤,像是这座城市靓丽外衣上的一块污渍。它由数不清的小巷与弄堂构成,任一幢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它跟现代粤城完全是两码事。

说起这个地方,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纳菲荠是一百七十年前的一位西方传教士,她同时也是位热心的护士。在华国机电革命发生前,漫长的君主制严重制约着生产力发展,寻求突破的资产阶级带来了大革命。当时,这片土地上的君主集权比别的任何国家都根深蒂固,制度更迭最后演变成了武装斗争,战争持续了五十年,战乱中的大量华国难民受到西方传教士帮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救助了四十余万难民的纳菲荠教士。她是那个时代的传奇,而她的传奇也深深烙印在了今天的华国社会和人民心中。圣纳菲荠堂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最初只是流浪汉收容所,后来渐渐成为无家可归之人和国际难民以及无固定收入人群的聚居地。

纳菲荠在华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粤城,她在这座城市建立了一处救济堂。后来聚集四周的人越来越多,社区规模也越来越大。百余年来,作为南方重镇,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使粤城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尤其是战乱造成的难民蜂拥而至,使粤城的圣纳菲荠堂不仅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划上休止符,反而越来越“兴旺”。而包容宽和的华国政府也从未对异族难民予以排斥,还就便保留了这片既有文化渊源,又有现实意义的社区。

来之前,孟霄欢已经把关于圣纳菲荠堂的历史给张俞宁讲了一遍。但亲眼目睹下,张俞宁还是吃惊不小。因为他看到的竟是一派跟自己所在国家几乎完全相同的建筑风貌——虽然是几百年前的历史建筑。在大炎国,像这样的古镇街道,都只能从历史画册上去找了。

张俞宁尽量表现得很平静,“我以为会是个棚户区。”他说。

“我说了,没法跟您解释。只有到了这里,亲眼看看您才会真正认识它。这地方仍保持着数百年前的模样,里面小巷交错,车子不能通行。”孟霄欢朝立着两尊半人高石像的小巷入口努努嘴,“怎么样,只要进了这里面,就算警方来找人,也得大费周章。”

“这就是从前的粤城?”

“从差不多两百年前到现在,一直是这样子。”

“你说的一点也没错,这是个很好的藏身之所。”张俞宁控制着波澜起伏的心情,以平静的口吻说,“我想这地方大概还依然保持着使用现金的习惯吧。”

“这也是它的便利之一。”

“你带钱了吗?”

“现在咱们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现金。”

孟霄欢从外套内袋里掏出仅剩的三根金条中的一根,在手里掂了掂。这是曾被他当作“沉底石”,让他能潜行躲过子弹的标普金条——全球通用货币。

“这会不会太显眼?”

“噢,不会。标普金条能随时随地进行兑换,就跟纸钞一样方便。”孟霄欢认真看了看张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宁,“但这根金条所值数目太大,我们得换些零钱。”

“在这里换?”

“可千万别以为这地方除了能够藏身别无是处。圣纳菲荠堂是无证居留者的家园,也是全球黑市交易窝子。你就是搞一艘战舰到这里来,也能交易出去。”

“真没想到。”张俞宁吁了口气。

“对不起,如果跟其他人交谈,麻烦您别这么大惊小怪,容易吃亏。”

“行,也麻烦你,跟我说话时别总是那么客气。”

“好。”

按照张俞宁的要求,蓝色瞪羚已经停在相距两个街区外的一处停车场。他们是步行走到这里来的。现在,他们需要先找到一家能够兑换黄金的私营钱庄。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那是并不起眼的一栋老建筑,青瓦木梁,屋顶挑着两支飞檐,阶梯形门楣,大圆柱左右对称,两扇斑驳了油漆,坑坑洼洼的大木门。就是没见一扇窗户。这家古老的金融机构没有标牌,但虚掩着的大门上挂着一枚碗口大的方口铜币。

“门上有这标志,就表示这里是交易现金的地方。”孟霄欢解释道。

“他们还交易些什么?”

“除了金条,古董,名表,有年份的陈酒和茶叶,什么都行。”

“像是当铺。”张俞宁随口道。

“当铺?”

“哦,你没听说过。也是一种兑换现金的机构。”

这时,孟霄欢已推开那扇门,走了进去。张俞宁跟在他身后。虽是大白天,这屋子里光线昏暗,墙壁像蒙着一层灰,显得有些朦胧。这里面没有别的营业设施,只有一张大柜台。那柜台估计用了得有上百年,厚厚的木板,焦黄的油漆,透出岁月的沧桑。柜台后站着一人,身穿长褂,戴着圆形镜片的眼镜。

环顾一周,张俞宁的视线落在柜台后方一块铜质匾牌上。那匾牌挂在木板墙上,看上去很是有些年月,古铜色底子上布满淡绿色铜锈。匾牌上阳刻着两个遒劲大字:募恳。他发现孟霄欢也在盯着那块牌匾看。在那块匾牌下,又钉着一块颜色暗黄的烤漆木牌,上面以黑色油墨写着八个字:百年字号,信誉传承。

孟霄欢走到柜台边,一句话也不说,便从包里掏出一根金条,“咚”一声放柜台上。那掌柜抬头打量他一眼,拿起那根金条,就跟拿起一块马铃薯似的,举在手里看了看,然后只是随随便便问了句:“换钱?”

“只要现金。”

“没问题。”

“能兑多少?”

“这是标普金。行价,五万一根。”

交易非常顺利。

孟霄欢找掌柜要个装钱的袋子,掌柜的大大方方给了他一个挎包。孟霄欢将五万华币装进挎包,背上就走。走到门边,他再次转头看了一眼墙上那块牌匾。

“接下来咱们干嘛?”出去后,他便扭头看着张俞宁。

“找个住处。”

“你看那边怎么样?”孟霄欢抬手指了指前面不远,那里高高耸立起一片建筑,是好几栋连在一起的骑楼。之所以比四周建筑高出许多,是因为楼顶经过了加盖,多出一栋栋集装箱般的小阁楼。那些阁楼以绳梯相连,就像在森林里搭建的童军营。“那是家苍蝇客栈。”

“怎么说?”张俞宁希望孟霄欢解释一下,“很脏还是说别有功能?”

“我也不知道这名称的由来,估计是指环境不好,简陋,但生存能力强。”

“看起来不错。”

“还有,”孟霄欢转头瞄了张俞宁一眼,“咱俩最好换个称呼,不用本名。”

“换什么称呼?”

“这地方不认身份信息,只认钱。我们没必要用真名,这样更安全,不是吗?在这里,你说你叫什么,就叫什么。”

“不用证件,也不需要验证掌纹?”

“什么都不用。”

“那你打算叫什么?”

“小时候,我们那儿的人都叫我獾子。”

“獾子?”

“对,这样就可以了。”

“那好吧,小獾子。”

“你打算叫什么,想好了吗?”

“那我就叫狐狸吧。”

“这名字很适合你。”孟霄欢耸了耸肩膀,“咱们走吧,老狐狸。”

(本章完)

.

阅读迷界特工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