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词之国》
词之国

第54章珠玉在侧世间值得

在出任永兴军节度使期间,晏殊写下《山亭柳·赠歌者》,为他众多作品中最为凄美的一首词。

这首词,也引起了正在晏殊身边渡劫的词神弄玉的格外注意。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词的上片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是以歌女的口气自述: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

《山亭柳·赠歌者》虽然是以一个歌女的口吻讲述,但又体现了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这里的“若有知音见采”之“若有”是实无,也就是悲叹找不到知音。找不到知音,也只能“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

歌女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晏殊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

歌女内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泪水,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其悲哀就更为深重。

读到这里,弄玉也被深深地感动流泪。天上也飘起了一阵太阳雨。

晏殊在这首词前面还加了一个“赠歌者”的题目,这在晏殊一贯并无标题的小词中,也是一种例外。

很多诗人词人,喜欢把激动的感情明显、直接、强烈地表现出来,喜欢把自己血淋淋的伤口展露给别人看。而晏殊作为一个理性词人,有了痛苦也不肯把血淋淋的伤门毫无遮掩地呈现给别人看,而是深藏起来,只借某一件情事曲折地表。这首词表现出的激情和加一个“赠歌者”的题目这样两个例外,结合起来又表现了晏殊词里一个值得注意的特色,即是迂回地表达自己激动的不平的心情。这与歌女“重掩罗巾”异曲同工。

这首词的风格也一反晏殊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这一转变与晏殊罢相知外郡的境遇有关,虽然词中没有像白居易的《琵琶行》明写“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但读者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寓意。

晏殊作为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人之一,官至宰相,与一般的词人比较起来,他还是比较幸运的。比如,北宋最有名知道婉约派词人柳永,一生极为落魄,即使是有过人的才华,最终也是被埋没。

晏殊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早年时期也比较幸运,只是到了晚年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晏殊三次被贬,比起苏轼一直被贬,也还算说得过去。

即使是这样,晏殊内心也是极为悲痛,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后来,晏殊又被调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转拜兵部尚书,勋阶进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临淄公,食邑一万二千户,实封食邑三千七百户。

上柱国,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到了宋代,上柱国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从二品。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开封府医治,待痊愈后再出京供职。

宋仁宗特意留下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每隔五日觐见仁宗一次,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

官场波诡云谲,危机四伏,很少有人能在宦途中独善其身,顺遂到老,晏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意外。

他十四岁入仕,一生在位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他没有遭受过大的政治风雨,他的仕途一直在螺旋式上升。

虽然他也曾被贬到地方任职,却从没去过偏远之地;并且每一次降职,晏殊都是带着很高的政治待遇去的,所以晏殊的内心里,应该没有太大的委屈。

人们都说晏殊是先天的好命,却不知晏殊能有一个这样辉煌圆满的人生,其实也是必然的。

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

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

晏殊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

晏殊不但为官清廉,胸怀也特别宽广。他和宋祁一度非常亲近,为了能时常见到宋祁,和他饮酒作词,晏殊甚至在自己的居所旁边,为宋祁安排了一个住处。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和晏殊“亲密无间”的宋祁,在晏殊被罢相的时候,表现得有些积极。他不但抢着写罢免晏殊的文书,而且在文书中故意将晏殊说的非常不堪。

晏殊知道宋祁的作为以后,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付之一笑,或许晏殊早已深谙人性的变化无常,所以不再大喜大怒了吧。

晏殊为官期间,深受皇帝器重,真宗和仁宗对他“倍加信爱,受特遇之知”。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前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说:“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了。臣不中用了,不值得官家担心。”

正月二十八日(2月27日),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的学生欧阳修,在老师仙逝后,写了《晏元献公挽辞》,对晏殊的一生的品德和功业,做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解官制胜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重。”

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宰相词人晏殊,继承晚唐五代词风,以清丽之风拯救颓风,又吸收唐后主李煜的深沉艺术境界,开拓宋代婉约词派新思路。晏殊的词,在我国诗词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堪称北宋大师级人物。

但可惜的是,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经过此番理解,词神弄玉深深理解了晏殊的“珠玉”二字。

晏殊词恰如其集名的“珠玉”二字,像是一奁温润的珠玉,澄明纯净、秀洁晶莹。只要细读晏殊词超过三首以上,便会意识到,所谓落花流水、伤春别怨,看似圆融婉丽,则其深意在于警觉且迂回地揭示了对悲慨人生一切不可挽回事物的徒劳。其实,晏殊是一个洞悉人世、活得很明白的人。

君子如玉,以玉之触手温润如玉、光华内敛为要求自省;以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珠玉在侧,世间值得。

词神弄玉的历劫档案上,又多了一颗星。

阅读词之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