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词之国》
词之国

第73章10年生死两茫茫

忙碌时还好,一闲下来,人就容易多想。

这一年密州的冬天是荒凉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出现过昙花一现的喜庆,苏轼面对的是枯木残雪、萧瑟和孤寂。

他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没有了西湖风光的美丽背景,他的思念也缺少了哪怕是一点点明亮的色彩。

正月十五上元节,苏轼写下《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词的上下两阙分别描写了杭州、密州上元节的情景,以杭州的热闹繁华反衬出密州的荒凉萧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寂寞山城让他一度心情失落,后悔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地方。

正月二十晚上,苏轼的思念终于化成了梦境:家乡的窗前,美丽的王弗正在对镜梳妆。他痴望许久,妻子转过身来,默默无言,满脸泪水……

从梦中醒来的苏轼再难入睡,十年前二十七岁的妻子病逝的一幕再一次令他肝肠寸断。

如今,亡妻远葬千里之外,已是四十岁的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冷落凄清、衷肠难诉,想起他为亡妻亲手植的松树,于含泪挥毫,用他那美妙绝伦的书法写下了千古绝唱《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如果没有后来的作品,苏轼这首词已然属于词作的巅峰之作。

词神弄玉觉得,论情深,古往今来词作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无人能及。

忙碌的工作,能治疗思乡之苦。

对深受儒家积极入世、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苏轼而言,落寞苦闷是短暂的,很快他就重新面对并适应了密州的生活。

在密州两年多的时间里,苏轼忧民所忧、乐民所乐、勤于政事,“朝衙达午,夕坐过酉”,不知疲倦地工作。

有一次,苏轼跟刘庭式沿着城墙根挖野菜,忽然在一丛枸杞旁发现一个用包裹裹着的弃婴。他心痛地捡起弃婴,抱回府中抚养,从中更深地了解到百姓生存的艰难。于是,他下令州府的官员到野外去捡拾弃婴。

苏轼在《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中说:

“何人劝我此间?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几天时间,密州州府中就收养了近四十名弃婴。

苏轼把这些弃婴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

两年内,苏轼救活数十名弃婴。

两年后,苏轼被贬黄州时,还把收养弃婴的经验传授给鄂州太守朱寿昌。

因当时岳鄂民间有“溺婴”的恶俗,许多婴儿刚生下来就被放到水盆里淹死,出生晚的女孩几乎无一幸免。苏轼建议朱寿昌依法禁止溺婴行为,并在黄州成立一个名为“育儿会”的慈善机构,动员人们捐钱捐米救助婴儿。他虽然囊中羞涩,也给“育儿会”捐了十千钱的善款。

此时的苏轼,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人的浪漫。

针对当地“盗贼渐炽”的情况,苏轼及时作《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书朝廷,对盗贼产生的根源做了精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盗之策。苏轼指出,治盗必须治本,并与治事、治吏相结合,挖掉盗贼产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止盗。

苏轼分析了三种原因:一是灾年荐饥所造成,故要首先灭灾;二是山东地势险要,民俗武悍,他呼吁朝廷行“仁慈”、“敦化”之政,循循善诱;三是“新法不便”,弊害颇大,也是促成“盗贼渐炽”的重要原因,应该根据灾伤的实际情况“体量放税,更不检视”。

比如,在产盐各地设置盐官,向盐户收盐,再将盐税加入卖价,售与商人,这一政策对山东就是一害。苏轼建议朝廷“特敕两路应贩盐小客,截自三百斤以下,并与权免收税”,“人非木石,宁不感动,一饮一食,皆诵圣恩,以至旧来贫贱之民,近日饥寒之党,不待驱率,一归于盐,奔走争先,何暇为盗!”

这年秋日,宰相吕惠卿制定了“手实法”,先由官署规定标准物价,令各户主自行报其丁口田宅家产,奖励告发伪情。于是,中上之户,多被仇人检举,致使家家破产,人心遑遑,平空制造了巨大不安。

当时,朝廷于尚书省下设“九寺”,其司农寺分工职掌仓储、苑囿、库务等业务,但其官吏多欺压蛮横,胡作非为,百姓不堪其苦。

“手实法”初行之时,司农寺便行文说:如不施行,将以“违制”论罪。苏轼非常愤怒,对提举常平官说:“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自造律!”

提举官赶紧告饶说:“公且从缓上报朝廷!”

苏轼刚正嫉恶,决不宽恕恶官,他仍毅然上书元老重臣文彦博,揭发了司农寺擅造法令欺压郡县的事实。

没多久,朝廷切实了解到此法害民,终于废除“手实法”。

苏轼两次登常山祈雨救旱。苏轼率吏民群众前往祈祷,也算上天有眼,果然得雨。

回来的路上,他和同僚们在铁沟附近举行一次习射打猎。苏轼这年三十九岁,也牵猎狗,驾雄鹰,弯弓射箭,参加打猎活动。这个活动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壮志。

1075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宋将王韶率军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宋朝开国后的最大胜利,收复大量失地,但北宋却向辽国割地700余里。苏轼虽然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舞、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但在远离边关的密州却过得波澜不惊,他豪放的诗人秉性也在这鼓舞、痛心和波澜不惊中逐渐恢复。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豪放词风,更是直接把“词”的地位,拔高到“诗”的高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神弄玉觉得,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阅读词之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