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子时》
子时

第一部白头鬼冢第四章

王乾亮咳嗽稍定,这才尴尬地看向老孙,“老孙爷,我这是让您的故事馋的,您快讲故事吧!”

老孙从碗里抓出花生,也不捻红衣,直接丢一颗在嘴里,慢慢思索起来。

“那就给你俩小子讲一个二爷胡同的故事吧。”

说罢自顾自地泯了一口酒,又丢两颗花生在嘴里,边嚼边道,“你两个小子知道咱村有个二爷胡同不?”

王乾亮和二根对望一眼同时摇头。

王乾亮心道,这胡同名怎么听起来这么古怪,跟说书先生讲的京城的东四十条胡同一样,难道是为了计数方便,但也没听说村里有大爷、三爷胡同啊?

老孙接着向二根说道:“这二爷胡同就是你拴柱叔住的那条胡同,你们打小捉迷藏总爱去那。”

王乾亮因为已经十几年不怎么在村里和朋友们玩,而且家里乡邻的名字大多也忘的差不多了,没什么印象。

倒是二根最先反映过来,“您说的就是那条曲溜八拐,跟羊肠子一样的小胡同吧。”

经二根这么一说,王乾亮也想起来了,那条胡同用曲溜八拐来形容确实不过份。

其实浦乡村本也不算什么大村,一共就三百来户,能称得上是胡同的也就十来条,老孙说的这条胡同那可谓是独树一帜。

当初顺着胡同两边建房的村民也不知道咋想的,东家往西盖五尺,西家往东盖一丈,反正就是不好好按直线来。

最终导致整条胡同时宽时窄,左右弯曲,宽的地方能有四五米,窄的地方却一米不到,仅能通过独轮车。

这种结构唯一的好处就是小孩子捉迷藏最是得心应手,就这样一直到乾隆五十年代,村里也没有什么规划一下的意思。

后来,村民又建新房时因为胡同里车马走不通,一般也都选择到村东或村南相对宽阔且有规划的地方。

久而久之本来有三十来户的胡同到如今也只有七八户不愿搬走的老人还住在这里。

村里也就没有再规划的动力了,胡同也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现如今我也有十来年没有去过那里了,估计虽然从位置上来说二爷胡同是处在全村的中心,也应该荒废的不成样子了。

王乾亮问老孙:“老孙爷,村里其它的胡同虽然也说不上横平竖直,但好歹从这头也能望到那头,这条胡同为啥就这么个别呢?”

老孙嘬一口酒,顺势往嘴里丢一颗花生道:“要说起这条胡同,那可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按老孙说法,康熙年间黄河屡发大水,朝庭连年拔钱粮赈灾,国库不胜其负。

期间巡抚靳辅在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时结交一能人名叫陈潢。

用现在话说,这陈潢也是一个专研水利的奇才,在治水之策上,他完全不依自古治黄“防河保运”的古法,而是另辟蹊径地提出“彻首彻尾,源流并治”的思路。

当时淮河久沥河患之苦,彼时陈潢还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门小吏,与靳辅谈起治水之策却是头头是道。

再说这靳辅虽说是马上名将,却并非是一个只懂砍杀的武将,也是饱读诗书,尤其精研治水之道,陈潢又是个豪爽的性格,与靳辅一拍即合,深得靳辅喜爱。

两人遂成忘年之交!

靳辅回京,陈潢便以家臣的身份随行。

此时康熙也正为黄河水患所恼,靳辅力荐陈潢主持黄河水务,康熙当即应允。

然而正当靳辅和陈潢风风火火展开工作之时,朝庭里却因此事暗流涌动。

要知道,历朝历代以来黄河水患都是影响沿黄各省政治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谁能在治黄工作中拔得头筹,无疑都将在权力争夺中获得巨大优势。此时以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为首的党争也已进入了白热化。

在政治倾向上来说,靳辅在政治倾向和工作重心上与纳兰明珠更吻合,也正是因此,纳兰明珠对靳辅也是百般拉拢。

然而靳辅虽表面上也有应和,但实际上却是若即若离。

靳辅的这一系列表现让本就多疑的明珠极其没有安全感。

恰在这时靳辅又在治黄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话语权,使得靳辅在朝庭里的地位又有质的提升,隐有与两党平起平坐之势。

靳辅一下成为了索额图和明珠的眼中钉。

虽说各朝党争的大臣们最后多是皇权游戏的牺牲品,抛开这个结局不谈,单论个人能力来说,这些大臣无疑都是人中龙凤,肚子里也是个个都有真才实学的。

索额图与明珠早从这靳辅上书的治水奏折中看出,这陈潢绝非泛泛之辈,如若假以时日,让靳陈二人在治黄上取得成绩,在朝庭里站稳了脚跟,恐怕那时两人的根基就不稳了,后患无穷,而靳辅此时在明珠眼中也从拉拢对象转变成最大的政治敌人。

深耕朝庭多年的索额图虽表面上云淡风清,背地里也在做周密的布置,只待一个突破口。

此时身陷政治旋涡中的靳辅也有了些许察觉!

然而武将出身的他,在面对索额图和明珠这两只老狐狸时也只能是暂避锋芒,疲于应对了。

那边厢朝庭里暗流汹涌,这边小吏出身的陈潢,朝庭重任加身,正是意气风发,大展宏图之时,只待他日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了。

他哪知道,此时的他已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

次年!

陈潢治水工作顺风顺水,行至西山水患最重之处,经陈潢探察,要想根除水患,需在水患上游另开一处支脉,将水引至更长的支脉,绕一圈后后再汇入百里外的黄河主脉,这样即提前分流了洪水又为下流主患区减轻了水流压力,可谓一劳永逸之法。

方法是好方法,难就难在要做这么大一个工程,一需支脉区域居民外迁,二需在当地征调数万民夫。

要说这陈潢虽朝庭重任在身,但官阶其实并不高,要做如此大的动作却非一人之力所能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陈潢找到了时任西山巡抚的时如海商讨解决之策。

让陈潢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此劳民伤财又不占半分功劳的事,这时如海非但没有任何异议,反而全力支持,当即授权陈潢全权办理抽调民夫之事,更是从玉门关抽调了三万兵俑供陈潢役使。

时如海的这一举动,大大出乎陈潢的意料,不免感激涕零,不疑有他,全数笑纳。

再说这时如海能够不遗余力地帮陈潢并不是因为他为官为民,仰慕陈潢大才,心系朝庭,完全是因为出于私心!

时如海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大学士索额图的得意门生,“索党”的左膀右臂!

初入官场的陈潢又哪知道这些,时如海等的也正是此刻,待陈潢调集兵勇甩开膀子准备开干之时,时如海便将此事密报了索额图。

收到时如海的密报后索额图见时机已到,次日便上书熙康,给陈潢扣上了“假借治水这名,私自屯田,蓄养兵勇,意图谋反”的罪名。

然而对于诺大的朝庭来说,区区一个陈潢,刚上任没有半年,朝庭又怎会将他放在眼里。

康熙看完弹劾陈潢的奏章并未明确表态,仅仅是命着吏部彻查再上报了事。

一生精于算计的索额图又怎会只此一招!

更大的雷还在后面!

紧接着御史郭琇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明珠案”爆发。

此时由于索额图事先假借陈潢案为掩盖,明党诸人竟未有察觉,直到索额图将各项证据摆上桌面,明珠才恍然大悟,原来从靳辅举荐陈潢起,索额图便开始了全面反攻,之前针对靳辅的一系列动作不过是掩人耳目,好一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白过来也已晚了,权倾朝野的明珠短短数日便被连根拔起。

纵观整个清朝的统治,不难发现,清朝是历史上一个严重缺乏统治自信的朝代。

其实不难理解,一个长期混迹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突然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大权,难免不自信,这从贯穿自治顺到隆乾差不多大半个清朝的文字狱便可见一斑。

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珠案”的爆发也牵连到了平时与明珠走得比较近的靳辅,再联想到索额图上奏陈潢蓄养兵勇一事,盛怒之下的康熙一句话,干脆别查了,一锅端了。

结果靳辅和陈潢被一并革职查办,虽说不至于株连九族,但政治生命算是就此终结了。

最后,愤懑的靳辅于次年病死京城,受不了大起大落打击的陈潢也于不久后追随靳辅而去。

两人的家眷眼看大势已去,继续呆在京城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干脆举家南迁。

这些家眷大多是追随靳辅多年的家臣以及治水的名将,给定居的村子取名时在二人名字“辅、潢”各取半边,得一个“浦”字,村名便叫做浦乡,为感念二人治黄的功绩,村子落户之时,刻意将各家屋舍布置地如九曲h河一般,时日一长,村子规模渐大,陆续多了不少胡同出来,起初的胡同便取名九曲巷。

(本章完)

.

阅读子时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