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宣王挽周》
宣王挽周

45关中戎乱

八月十四日,中午,伴随着城墙上的战鼓声慢慢落下,士兵们的喊杀声也渐渐平息,远在城中的党项,听得外面兴高采烈的民众报平安的呼喊后,心情也慢慢稳定下来。

心知这次戎人攻击未能得手后,心情稳定了些的党项开口对姬余劝道:

“世子,戎狄之人,不足成事,若是现在您想离开,老臣绝不阻拦。韩国立国数百年,与河东诸侯素来交好,只要能离了这关中王畿,世子何愁没有立身之处?

到时,世子或是隐居为一富家翁,或是联络河东诸侯,上书向天子,以求天子让步,总好过委身于戎狄之邦,抛弃祖宗社稷要强吧”

姬余前脚刚到,后脚戎人就来攻城,这其间有什么猫腻?党项哪里还不知道!

若是姬余继续留下来,党项实在很害怕这位已经被仇恨冲了头脑的世子,又会搞出什么花样来。身为韩国世子,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已是丧家之犬的少年手中,到底还握着多少秘密?又会给自己家族世袭的土地带来多大的破坏力。

宁与外敌,不与家奴的混帐话,虽是清朝说的,可是干这缺德事的人,却从来不少。从干掉了大金天敌岳飞的完颜构(大金赵公公宋高宗赵构),到吃里扒外卖国的微子启!即使是周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伟大的周公旦就处理过这些二五仔。

最安全的办法应该是将姬余彻底的留下,或者是拿下交给天子。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前者,神不知鬼不觉,一了百了。

只是,考虑到正在自己身旁虎视眈眈的4名高手,党项担心这位世子爷手上还有其他的底牌,到时万一鱼死网破收不了场,那就玩砸了。

所以,想办法把这位世子也赶紧送走最好。

毕竟,无论如何,自己一族也给韩国做了好几代人的臣子,姬余也仍是韩国世子,是自己的主子!(至少在天子还没有正式撤销韩国之前,姬余在法理上仍然是韩国的世子)。

如果将姬余交给天子,那么自己就将落下一个背主弑君的骂名,哪怕,自己是顺应了天子的号召也没用。

这是社会的道德伦理问题,而不是法律程序上的正义与否问题。

而历史无数次的证明,道德伦理杀起人来,要比国家法律厉害的多。后者仅仅是要你的物理生命,而前者,却是真正的诛心诛人,让你享受一把什么叫做社会性死亡(比如被后世儒家喷成了狗的商鞅,秦始皇白起等),与生物性的死亡完美结合。

著名的赵氏孤儿不就如此吗?赵氏的门客曾因私藏了赵氏孤儿,按照若国的法律,他这种行为是对抗政府,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国家的毁灭!

可是呢?

迎接他的,却是由于社会道德舆论的一致支持,而逼迫法律不得不选择退让,成为了英雄。

姬余对于这位大夫心中那些小九九也是一清二楚。

之前,在韩国被天子召唤来的大军碾压时,韩国诸位大夫的表现,这位世子,可是睁着眼看着的!除了由自己和叔父亲自镇守的韩城外,其余城邑几乎都是不战而下,喜迎王师。

刚刚被如此刻骨铭心的出卖过一回,还指望这位世子爷认为这些城邑大夫都是忠心耿耿之臣,那他也就真傻到家了。

说真的,先秦的贵族明显要比后世的高上一大截,在能力和血性上。

因为这年头所谓的公子、王子真没有后世的皇子那么娇贵,前面说了,大部分诸侯的封国,其实也就是个县的水平,所谓的诸侯世子,也就只能算个县长儿子,远远不如后世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子、皇子一般,能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享富贵。

姬余面露嘲讽的打量着脸上满是长者担忧状的党项,嗤笑道:

〝大夫说的倒是好听,可不知大夫打算让我这丧家之人去往何方?

韩国立国两百年了,一朝有难,诸位大夫世为韩臣尚且三心二意,河东诸侯,难道就肯为我引火烧身?

大夫莫不是欺我年轻不成?

难不成要去京城,向天子自首?天子的诏书宽恕了诸位大夫,可没说要赦免吾父子二人啊“

听得姬余这话中的嘲讽,党项赶忙正色解释道:

“尊卑有秩,长幼有序,臣不与君斗,子不与父争,世子何必要与君父争个死活呢?老臣这些时日听闻,天子并未加害韩侯等诸侯,且京城中,不少贵人们也在向天子求情,想来天子,最后无非就是削封降爵而已,您何必要执迷不悟呢?”

党项苦口婆心,看着对面这位世子爷脸上阴晴不定,又赶忙继续说道:“

世子莫忘了,若真让那些戎人拿下韩国,韩国子民涂炭,到时哪怕天子有意释放韩候,可是若是没了子民,那韩国的社稷只怕也要名存实亡了!”

满是真诚的说,完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后,党项对着姬余大礼一施,长伏不起。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把这位爷送走,至少要送出自己的封地,绝对不能让他祸害自己的家业”。

不久,只听得一声极为不屑的冷哼。

姬余轻轻的俯下身来,在当下的耳旁低语了一句:“大夫难道不想以邑为国吗?”

匍匐于地的党项,满是不可思议地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个似乎不可理喻的世子。

……

戎人入侵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伙来自于河西北部的戎人只在党邑城下,逗留了一天,眼见无功而返后,便向西离去了。

然后党邑大夫派人急忙前往京城司徒府报信,当然不是求援,而是报损:

“戎人入侵,寇我土地,掠我子民。

一月之内,党邑之地两遭兵乱,田地荒芜,土地空虚,人口流失严重,典籍文档毁于战火,请天子暂免赋税。”

而同样的报损,正在如雪花一般涌向司徒府中。

关中的力量,除了周人诸侯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戎狄,这些戎人与周人诸侯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平日既有冲突,但却又共生共存。

可无论如何,那十数个诸侯确实是镇压关中各部戎人的中坚力量,当关中各封国的诸侯被天子一举斩首成功后,之前还算有一定凝聚力的关中各方周人势力顿时间开始成了一盘散沙。

至河西忽然暴乱后,紧接着关中的戎人也开始了不安分,不少周人的城邑都受到了侵扰,由于头顶管事的诸侯已经被天子拿下了,所以求援、报损的急报,只得疯狂的涌入京城之中,把召公忙了个手忙脚乱。

8月20,司徒府中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原因则是正堂中伏案批改案读的召公,这位大周的中央大臣,自从三天前接到了党邑的报损求救信以后,脸色就没好看过。

对于戎人入侵填土遭到破坏,这些召公倒是习以为常,但让他无法忍受的是:

“记载田地人口的文档,毁于一旦!”

召公对此心中愤懑不已:

“你把谁当傻子呢?

戎人又未杀进城来,之前关外的军队更是连城都没进,纵然是城中招了贼,可是那些贼也都是求物求色,至多顺道报个私仇而已,谁闲的蛋疼会去烧那些无用却的文档!

怎么就毁了?

岂有此理!

而接下来,更让召公差点气死,南西北那些诸侯原来的城邑大夫纷纷打着遭到了戎人骚扰,或是城中因为之前的兵乱引发了民变,等等等等原因。

总之,土地大量抛荒,人口流失严重,记录着封地上井田树木的文档,毁于一旦。

这些记录着各地农田农民数量的文档,对于平常人而言,那也就只能当柴火。

可对于政府而言那却是无价之宝啊!

为什么后来刘邦称赞萧何为三杰之首,是功臣!而不是如曹参那般的功狗。

因为当年刘邦进入咸阳后,萧和立刻进了宫中将秦朝的图章典籍收入囊中,使得刘邦政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天下各地的人口财富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得到了第1手资料。

没有这些资料,你让政府拿什么去制定、征发徭役赋税!

一个连自己掌控多少农田人口都不知道的政府,跟一个当家婆姨,却不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有什么区别?

之前由于天子六乡,相当部分地区都成了这些诸侯的封地,按照西周的贡赋制度,诸侯给天子上贡,这个是固定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晋国受封时可能只有50里地,可在经过几百年的扩张后,晋国可能私下里扩张到了两三百里,但是,这些多余土地的税收,是属于晋国国君和晋国大夫的。

而己经方圆300里的晋国,与方圆五十里的晋国,给天子的贡赋确实永恒不变,不会增加。(除非晋国国君有什么需要天子帮忙的地方,塞点好处费。)

而天子不好意思,根本就不知道手下诸侯国内到底的具体农田数目,所能够依靠的变成那些诸侯之前所留下的文档资料。

文档被毁,除非周天子重新命人清理各城邑的土地、人口,但是这个工程,无论是难度,还是量级,想想召公就觉得头疼。

清理土地,人口,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在21世纪,能够在几天内就建起雷神山、火神山的中国,要来上一场全国人口调查都不轻松,就别说那时的西周了。

特别是21世纪拥有身份证的中国人,可以享受国家各种福利保护,所以唯恐国家把自己给漏了,但tnd在西周,登上国家户籍,那是要给国家交税服役的呀。(至于说往上爬就不用想了,西周上层,没有平民的位子。)

然后至于说清查土地,在农业土地是什么?土地就是财富的标志啊,哪怕到了新中国时,伟人在中国搞革命的口号是什么?

打土豪,分田地呀!

土地就是地主的命根子,政府想要清理土地征税,那就是从他们肉身上割肉啊!

强如始皇这种狠人,在统一天下后都只能是“使黔首自实其田”。

什么意思?你自己有多少土地,你自己报上来就行了,国家就不查了。

为什么?因为除了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不慎,就会引发全国性的叛乱!

汉光武帝刘秀发了度田令后,天下直接就有近半的郡县豪杰操起刀来,要与这位天命之子痛陈厉害,最终,让这位所谓的中兴之主明白了,什么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度田不了了之。

清理土地,不仅是在损害贵族的利益,而且哪怕是底层的国人和野人们,也绝对不会甘心的。

没人愿意自己的财富流到别人的手上,哪怕是天子。

而除了司徒府外,刚刚回京,屁股还没坐稳的毛公就又为关中的局势头疼起来了。

一时间关中内外之前都还算安生的戎人,突然集体暴乱,这后面是谁在推手,毛公自然清楚,可是他也很无奈。

相比那些真正的野生戎人,倒是好对付,直接抄家伙干就行了,但对于这些在关中已经与周人相伴相生的数百年的老熟人,动起手来可就真麻烦。

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头。正是现在这些闹事戎人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骊山之戎,骊者,马深色也,从马”(《说文》),可以看出骊戎产骏马,骊山因此而得名。更意味深长的是,有些文献说骊戎国君应是姬姓,但是难以考证,不过这个民族与周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倒是千真万确。

当年周文王被纣王关小号,周人筹集赎金,“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其中就提到“骊戎之文马”。

而除了与西周王族似乎关系紧密外,骊戎与姜姓出身的申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史记·秦本纪》中申侯所说“昔我先郦山(今陕西骊山,古骊戎居此)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秦人祖先)。

而其余的戎人或许没有这么硬的背景,但是多多少少也都能与某位大人物址上联系,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大杀特杀,只怕关中就真要彻底崩了。

最终,这些令人头疼的信息都汇总到了周厉王的王案上。

阅读宣王挽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