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第34章 设奇伏,曹操胜券在握

形势不容乐观,水浅到这种地步,那击敌半渡就成了笑话。

而如果黄巾贼全部渡过汶水,那么曹操这一万来战卒,是极难阻止他们寇略济北的。

“我们要不要马上组织人马,至汶水拒敌!”夏侯渊第一个发声。

“现在天色已晚,今天士卒已经疲惫不堪,若连夜动身,明日如何迎敌?”曹仁反驳。

“那你说如何是好?”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

刘楚望着地图,沉思了起来。

汶水可以直接趟过,黄巾贼就有了进入济北的可能。

济北不大,方圆不过二百里。

他们只要让精兵数万,每人携带数日口粮,数日间便可以到席卷济北各县。

曹操鲍信这一万来人马是不可能再分兵远击的。

本来人就少,还分兵远击。

要是被黄巾军再派出一支人马横在中间,那被分出去的队伍便成了孤军,没有了粮草,恐怕没几天就投贼了。

而且按道理来说,他们寇略完济北,和曹操死磕也没有结果,便应该回青州了。

可是史载黄巾军在寇略完济北后并没有回青州,而是和曹操一直对峙死磕到了冬天。

这又是为什么呢?

脑子里不断思索,刘楚最后也只能想到一种可能,

“将军、诸位二千石,”

刘楚站起身来肃然道,“我们就在须昌筑壁坚守吧。”

众人看到刘楚站起身来,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

“何出此言?”戏志才闻言有些疑惑,

“对啊,若在此地筑壁坚守,济北诸县怎么办?”鲍信疑惑问道。

东平国的北部的几个县还没有被青州黄巾席卷,百姓已经全部往济北逃去了。

曹操看着鲍信跟着点了点头,他的本意也是把黄巾贼拦在汶水以南。

虽然现在汶水不能作为屏障了,但驻军汶水边上,让黄巾军背水一战,也不失为良策。

“坚壁清野,让济北百姓都迁到济水以西去吧,没别的办法了。”

刘楚抿了抿嘴,然后走到地图旁。

“黄巾贼在兖州一路连战连胜,接连攻下任城、山阳、东平,势如破竹,”

“现在兵皆骁勇,正是他们士气最旺盛的时候。”

刘楚沿着黄巾军的进军方向在地图上比划。

“所以我们现在万不可直撄其锋,”

“诸君难道忘了刘使君的下场了吗?”

众人闻言不禁愕然,才想起来刘岱五万人出城野战,给黄巾军送了人头。

黄巾军确实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的思绪没从把黄巾军困在汶水以南走出来。

刘楚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黄巾军就会如他所想,非要来和曹操对峙。

但对他来说,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曹操劝住,让他不要轻易出战。

毕竟历史上的曹操此战损失惨重,死了个鲍信不说,

最后更是“举军皆惧,士无战心”,到了不得不掘墓盗金以赏士卒,才能把人留下继续硬抗的地步。

此时,曹操是万万不会想到他能够收服百万黄巾的,他甚至不会产生这种念头。

必须要先把黄巾军打服了,才能让双方都心平气和地坐在谈判桌上。

而刘楚知道,不到冬春之交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他们是不会降的。

他在出发前就已经做好了在须昌待满半年的准备了。

众人一言不发,刘楚则继续开口,

“如果我们到汶水北岸扎营,粮道要延长二十里,”

“这样一来,我们能守寨的士卒就要少两千人,黄巾贼更是有可能截断我们的粮道。”

“而须昌依山靠水,东北面有六十里黄石悬崖拱卫,是一道天堑,”

“黄巾军无法绕的我们背后偷袭粮道,更无法对须昌完成合围。”

“唯有背靠须昌坚城,在城外高垒深壁,才有可能挡住黄巾贼的冲击。”

“等到营垒已固,物资已丰,进可攻退可守时,”

“我们再相机而动,慢慢消耗来攻的黄巾贼。”

“冲击?坚守?”曹仁不禁疑惑,

“黄巾贼不是没有攻城辎重吗?”

刘说刚才所说的这一切,全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黄巾军北上济北后没有东归,而是选择来和曹操硬拼。

鲍信也很是不解,

“是啊,刘公山死后,我和张孟卓等人结寨固守,”

“黄巾贼便是因为没有辎重,直接放弃了西进,转而北上了,”

“为何说黄巾贼这次就会来硬攻我们城池营寨?”

“因为,他们到了济北后,便是穷途末路了。”刘楚抿嘴答道。

众人闻言一头雾水,左右顾盼。

“廷璞的意思是说,青州黄巾寇略完济北后不会直接回师青州,而是会继续来攻打我们营垒,”

戏志才想了想,忽然明白了刘楚的意思,

“因为,要是我们坚壁清野,他们粮草仍然不足以让他们所有人都活下去。”

“如此一来,而黄巾贼自知粮草不足,他们回青州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与其回青州落得个人食人的下场,倒不如拼死一搏。”

“对,”刘楚点头肯定道,

“而且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强攻破我们城寨的可能。”

“毕竟自入兖州以来,他们连战连胜未逢一败。”

“若不是因为定陶城高墙深,又扼住了关键的水路,他们绕不过去,又攻不下来,他们恐怕还能一路西进,而不是北上了。”

“而万一他们攻破了我们的城寨,把我们消灭在了这里,”

“有了我们的粮草和大船,他们便可以继续西进。”

“那时,大河以东,济水以西对于他们来说便再无阻碍了。”

曹操这时也明白了刘楚说的是什么意思,连连点头

“而即使他们最后不能攻下我们的城寨,他们让剩下的人活下去的目的便也达到了。”

“只要和我们攻伐死掉的人足够多,他们的粮草就够撑到秋收了。”

曹操抚须思索,最终下了决定,

“既如此,那我们就以须昌为营,先坚城固寨,再相机而动吧。”

“廷璞,子孝,子和,你三人持我符令,各带两曲骑卒连夜急驰,命济北诸县令长徙民。”

曹操接任兖州刺史还未传至兖州各县。

不携大兵而至,济北诸县未必听令。

“谨遵命!”

三人轰然应诺。

————————————————————————————————————-

PS:民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

造船并不是演义话本里那样,十天半月就能造出来的。

没有一年半载,甚至数年的时间,是不可能造出足以载运大军渡江作战的大船的。

而且造船对地点要求极高,

1、必须在河边造,(作者以前真的没想到这点)

2、必须有高大的树木,

3、必须处于己方势力范围的腹地。

写到造船,不得不说说长江天险:

北方政权不可能在长江北岸造船,就是因为你船坞刚造起来便会被江南政权巡逻发现并派水军骚扰甚至捣毁了。

而且船是时不时需要进船坞里修理的,你必须保证你的船坞在你的势力保护范围内。

长江之所以能够称作天险,不是因为它是横贯东西的天下第一长河,而是因为——

北方入长江,通粮道的入水口只有三处。

所以,北方要南下长江,合适的造船点也就只有三处。

所以,千百年来,长江自江陵开始向东二千余里,

南北政权为了争夺长江天险的控制权,最重要的争夺关键地点也永远只有三处。

第一处是上段的襄阳。

第二处是中段的合肥。

第三处是下段的广陵(扬州)。

1、第一处,襄阳。

如果南方政权占据了襄阳,北方政权便要占据宛线新野一线的淯水,在淯水造船入汉水,展开襄阳争夺战。

如果北方政权占据了襄阳,南方政权仍然可以退守江陵,也就是刘备借走的那个“荆州”。

2、第二处,合肥。

如果北方政权占据了合肥,便可以造船自施水入巢湖,从巢湖入长江。

而南方政权失去合肥后只能守住自巢湖入长江的濡须水。

濡须水两山夹一河,孙吴于水上建造濡须邬,和曹魏为了合肥打了几十年,打出了张八百和孙十万的赫赫威名。

3、第三处,广陵(扬州)。

如果北方政权占据了广陵,那便可以从邗沟造船入长江。

北方政权打穿淮河,占据了广陵,便能自邗沟造船入长江。

而南方政权占据了广陵,便能从淮河直捣中原。

淮河支流极多,直通中原腹地。

从淮河北上,中原变得易攻难守,是南方政权反攻的最佳选择。

这也是南方政权“守江必守淮”的原因。

朱元璋占据了淮河,四处出击,在短短一年内便收复中原诸多失地,地盘扩大了一倍有余。

而南方政权若失去淮河,便永远失去了主动出击北方的能力。

比如孙权,只能守住长江的京口,以堵住邗沟出来的中原水军。

京口就是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那个京口,

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纵上,

千百年来,上述这三处地方,加上江陵,总是南北政权拉锯的主战场。

襄阳、合肥、扬州三处战场的争夺战,往往可以拉锯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是简单的一场两场战役就能结束的。

因为南北双方都知道,只要这三个点中北方能攻下任意一个,那南方政权灭亡就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在三国时代,江陵邗沟常年於塞,战略意义大幅降低,所以合肥才成为了最亮眼的明星。

最后北方政权其实还有一个选择,便是打下蜀地,从长江源头顺流直下。

那样的话南方政权便要重兵把守江陵和宜陵了。

……

最后卑微作者求下数据,要是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了,还是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的读者,祝一切顺遂。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