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宋何所有》
大宋何所有

绍兴和议

绍兴十年七月金兀术被岳飞打的差点破产,在岳飞退兵后恰逢金熙宗临幸燕京,金兀术前去面圣,此次赴宴得到机会干掉了最后一个政敌完颜希尹,老大哥完颜宗干一直都是自己的靠山,此时也诸病缠身无力理会朝政,金兀术已经成了金国实际上的军政一把手。

大权独揽的金兀术誓要一雪前耻,是谁说我打不过岳飞的?我非要打回去不可。

绍兴十年十二月,金兀术再次点起大军南下,老部将韩常、龙虎大王从征。不过这次金兀术很聪明,岳飞不是驻扎在鄂州吗?我偏偏不去打鄂州,我去打淮西。

战略鬼才金兀术选择打淮西是有着深刻原因的,当时南宋四大防区川陕有吴璘、鄂州有岳飞、淮东有韩世忠,唯独淮西是个真空地带。当年淮西兵变后,刘锜率后来改编过的淮西军北上进驻到顺昌扎下了根,威胁金国的同时也在淮西区域留下了真空地带。朝廷为了填补淮西防区,任命张俊担任新的淮西宣抚使,总领淮西防务。

绍兴十年南宋北伐,张俊韩世忠都曾策应岳飞从各自防区出征,后来在朝廷严令之下纷纷退兵。韩世忠是退回了防区,张俊特别有意思,不仅退了还直接退回了临安行在,退到了赵构身边,至于淮西防区?遥控指挥就行。

张俊之所以放着自己防区不驻守反而跑到皇帝身边,只因赵构对武将深深的不信任,在外驻守根本不受待见,最好是能经常去临安述职,要是没什么事儿甚至长留在皇帝身边也挺好。

一句话,你只有天天让赵构看得见才有安全感。

金军南下速度很快,绍兴十一年正月便攻占了寿春,接着又攻陷了庐州。赵构急了,一边派张俊火速渡江赶往淮西前线御敌,另一边下诏给岳飞刘锜等人,让其率军前来淮西救援。

绍兴十一年二月,张俊和部将王德率军渡江来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刘锜率部据守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宋军两路主力前来,金军不敢大意,从淮西前线往后收缩,韩常率一部金军每日向北后退十几里,引诱宋军不断北上收复失地。

金军退到柘皋,不退了。

柘皋位于今天的巢湖市西北部,是一处大平原之地,金军骑兵居多,大平原更有利于骑兵作战。宋军不断北上收复失地过程中,刘锜、张俊和杨沂中三支主力会师一处,二月十七日来到了柘皋,宋金两军在柘皋陈兵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第二天二月十八日,韩常率金军骑兵首先发起了进攻,金军仍然采用老战术,中路铁浮屠+两翼拐子马,铺天盖地冲了过来。

金军十万大军人多势众气势汹汹,杨沂中率部迎击孤军深入遭到包围差点被全歼,最后拼了老命才突围冲了出来。宋军诸将见金军中军强大,便采取了避其锋芒的策略。王德率部攻击金军右翼,激烈战斗中王德瞅见金军中一人骑高头大马甲胄锃亮,意识到此人是金军大将,张弓搭箭一箭把金将给射下马来。

右翼金军主将被射死,顿时乱作一团,王德趁势全军压上,金军一下子陷入被动,其他部位的拐子马急忙前来增援。

刚刚突围回来的杨沂中一看金军阵型乱了,知道机会来了,派出所部背嵬军持盾斧前进,冲入金军拐子马阵中专砍马蹄。

不能怪宋军老砍马蹄,要怪就要怪你金军一直不改革战术,早在顺昌之战时刘锜就砍马蹄把金军砍成了瘸腿,一直到岳飞北伐都把铁浮屠马蹄砍了还是不知悔改,到了现在随便哪支宋军都知道顶住一波攻击然后砍马蹄,金军必败。

故步自封的金军再次吃瘪,在杨沂中部宋军砍马蹄战术下,拐子马大量被消灭,金军逐渐无法支持,全军溃败跑了,宋军趁机收复庐州。

金军吃了败仗,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从柘皋败退回来之后,金军据守在寿春紫金山下。由于柘皋之战时金熙宗再次临幸燕京金兀术前去面圣未能亲率大军参战,柘皋之战战败后得到消息的金兀术火速赶了回来,金军在紫金山未来得及休整,三月四日便在金兀术的率领下开始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县)。

濠州是淮西重镇,金军的进攻异常猛烈,濠州城危在旦夕,但此时张俊杨沂中刘锜三股宋军已经接到朝廷号令,要求立即班师。

柘皋之战那是金兀术不在,金军战斗力没那么强,这次金兀术已经回来亲自指挥,金军不可能好打。张俊三人商量半天,始终拿不定主意,张俊和刘锜两人觉得金兀术这次有备而来不好对付,不太敢北上救援濠州,加上朝廷催促班师催的急,不如干脆班师回去,至少不会犯错。

杨沂中坚持金军远道而来师老兵疲,应该趁其立足不稳打他个措手不及。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率大军来到濠州城南的黄连埠暂驻。正巧这时杨沂中派到濠州城的探子回报,城中城外不见金军,杨沂中大喜过望以为金军被击退,率部北上就要追击,没想到刚走到濠州城准备进城时金兵突然现身,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抓鹰的人被鹰啄了眼,杨沂中狼狈南逃,幸好张俊和刘锜在黄连埠处拼死抵抗拦住了金军,杨沂中避免了全军覆没。

宋军三路主力不敌金兀术各自退去,张俊刘锜杨沂中全都率部渡江去了长江南岸,濠州城外援断绝最终陷落,宋金战局瞬间逆转,南宋朝廷再次面临危机。

金兀术亲自领兵打过来,金军气势非同小可,虽然上次从河南撤军之后宋军士气不复当年,当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能在野战硬碰硬战胜金兀术的,只有岳飞。

从岳飞驻地鄂州到濠州路途遥远,濠州之战时岳飞还在半路刚走到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濠州战败后本以为要火速北上与金兀术对决,没想到朝廷一纸诏令传来,所有统兵大将不得擅自行动。

朝廷要与金国议和了。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和其他史料的佐证可以知道,濠州之战金兀术班师之后是与南宋朝廷决策者达成过某些秘密协议的,否则金兀术也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给南宋朝廷留足了处理武将的时间。

绍兴十一年四月,诡异的一幕出现了,金军胜利之后没有乘胜南下,宋军失利后没有组织反击,而是朝廷先下诏各将就地驻守,接着又下诏各将赴临安述职。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不让将军们去保家卫国却要回朝廷述职,这场述职的策划者恐怕没安什么好心。

这次奉召入朝的三位统兵大将是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川陕的吴璘由于相距实在太过遥远朝廷无力挟制,刘锜部下相对较少暂时无法与韩张岳三人相比,刘光世已经退休了构不成威胁。

绍兴十一年正月张俊率先入朝,赵构召见张俊不谈兵事,而是一上来就问张俊,读过《郭子仪传》吗?

张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实回答,没读过。

赵构接着说,郭子仪手握重兵却一直遵从朝廷号令,一辈子规规矩矩,才得以安享晚年,子孙受益无穷。

混迹军界几十年,张俊早已成了一名透精的兵油子,赵构什么意思一听便知,马上表示自己愿意效仿郭子仪,谨遵朝廷号令。

识时务者为俊杰,赵构对张俊的反应很满意,说出了他的打算:解除全部统兵大将的兵权,用以向金国表明议和决心。

没问题,全力支持,这时候讲家国情怀可不好使,张俊不傻,你赵构秦桧君臣要怎么决策那是你们的事,我可不趟这摊浑水。

接着,四月初韩世忠到了临安,到了之后秦桧出面招待,天天好酒好菜吃吃喝喝,就是不说此次回朝是为了什么大事。岳飞因为离得最远直到四月六日才到,待岳飞一到,秦桧知道时机到了,与幕后黑手一起,拉开了这场阴谋大戏的序幕。

四月十一日,赵构召见三位将军,当晚三位将军的任职命令就正式下达:韩世忠、张俊任职枢密使,岳飞任职枢密副使,当即在朝中留任,不用回驻地了。

张俊早就知道这个安排,但韩世忠和岳飞傻眼了,楚州和鄂州分别还有两人麾下数万大军,失去了主帅这些军队怎么办?落草为寇?投降金国?宋朝可没有军人退役这么一说,如果不妥善安置,后果难以设想。

为了进一步消灭自己的军队,五月赵构派张俊和岳飞前往淮东将韩世忠的军队带回江南,韩世忠所部三万余宋军全部撤到镇江就地编管,淮东地区失去守备力量。

送上来的肥肉岂有不吃的道理?绍兴十一年六月金兀术趁淮东守备空虚,派兵攻打淮东楚州,张俊当时刚刚把淮东宋军安置好,得到金兀术打来的消息也不敢渡江抗金,只是派了侄子渡江到淮东扭了一圈,不做任何抵抗。

就像是有默契一样,金兀术攻下楚州、泗州便不再继续进攻,开始了与南宋朝廷的议和。

宋金议和,韩世忠第一个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疏说金人不可信,绝不能议和,秦桧是奸臣留在朝中就是奸臣误国。

宋金和议,赵构靠的就是秦桧给他搭台子唱戏,韩世忠骂秦桧是奸臣,那自己岂不就成了奸君?赵构非常不爽,但念在韩世忠为国家出生入死劳苦功高,没理韩世忠,冷处理。

韩世忠一看几封奏疏没有任何回应,也知道了赵构的心思,终于心灰意冷,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每天去枢密院上班就用一条头巾包住头,下班了才解开。

史书没有记载韩世忠搞个头巾戴着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按照宋代官制,枢密使的官帽是非常正规严肃的,韩世忠头上裹了头巾就戴不上官帽,也许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做无声的抗议。自从数次上疏反对议和无果之后,韩世忠又多次上疏请求告老还乡,终于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赵构同意了韩世忠的辞呈,批准他离开朝廷回乡养老。

绍兴十一年,南宋朝廷对外国策就是议和,为了议和什么都可以放弃,谁敢反对议和,朝廷就放弃谁。

韩世忠是及时知难而退不再掺和了,岳飞却是同样态度坚定的反对议和,而且绝不妥协。

胆敢耽误议和,赵构和秦桧是恨透了岳飞。而张俊与岳飞把淮东宋军带回镇江之后,因为接下来的安置问题也产生了矛盾,张俊想把淮东宋军拆分到其他各个防区,岳飞坚决反对,说军队拆掉以后再想北上抗金就无法形成战斗力,不可拆分,否则万一将来战事需要韩将军要带淮东军北上抗金我们怎么给他交代?

自废武功是赵构秦桧给张俊定下来的策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儿张俊又没办法对岳飞明说,结果被岳飞问得哑口无言,一肚子火,无能狂怒。

不仅仅是张俊,在处理韩世忠淮东军的过程中,秦桧也对岳飞产生了极大的怨恨。当时韩世忠的一个管军需的老部下胡纺被秦桧收买,诬告韩世忠一名叫做耿著的部将拥戴韩世忠企图谋反,岳飞暗中差人告知韩世忠,韩世忠得知后马上面见赵构解释,躲过了一死,诬陷韩世忠的阴谋没能得逞,秦桧对岳飞怨恨不已。

皇帝赵构不待见岳飞,首相秦桧怨恨岳飞,枢相张俊也怨恨岳飞,岳飞在朝中的日子属实不好过,张俊岳飞安置完韩世忠淮东军后,朝廷又相继罢免了刘光世和刘锜的军职。刘光世也就算了早先已经告别军界,但刘锜是重要的抗金名将,岳飞再一次苦劝赵构不要罢免刘锜,无果,刘锜去了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县)任知府。

朝廷如此对待武将,岳飞知道抗金已成泡影,心生去意,可还没等他自请罢相,弹劾的奏疏来了。

绍兴十一年七月,右谏议大夫万俟卨弹劾岳飞,濠州之战时拥兵不前,坐视友军兵败,不配担任枢密副使。

在今天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80号的岳飞墓处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对墓而跪,分别是张俊、秦桧夫妇和万俟卨。

万俟卨政和二年上舍及第,属于太学生专属的选调考试,与传统科举考试相比竞争要小得多,算是抄了科举考试的近道。建炎南渡之后到了绍兴年间,秦桧在朝中逐渐得势,万俟卨便再一次抄了近道,通过巴结秦桧从地方调任临安,担任了谏官。

赵构和秦桧要对付岳飞,正是政治投机的大好机会,万俟卨当然不愿放过,于是率先杜撰出了这一封奏疏,管他事实真相是什么,先弹劾了再说。

从临安到淮西可以走京杭大运河直达,但从鄂州到淮西需要沿长江南下在走陆路北上,岳飞行军速度不可能赶得上其他几位将领。但万俟卨才不管这些,奸臣就是奸臣,为了荣华富贵可以含血喷人。

万俟卨领头,朝中一众小人跟风上疏弹劾,岳飞本来就心灰意冷,既然朝中也容不下自己,不如解甲归田,于是自请罢相,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离开朝廷挂了个闲职,不再过问朝中一切事务。

远离了朝廷,正常来说也就对赵构秦桧张俊等人产生不了威胁,然后随着宋金和谈的深入,金兀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两国议和,必须杀掉岳飞。

议和议和,从来都是有议才有和,虽然金兀术在宋金战争各个战场上都吃过瘪,但野战能战胜自己的只有岳飞,为了金国的安全,必须要除掉岳飞。

野战能战胜金军,是金国的威胁更是南宋的王牌,怎么可能轻易自毁长城?但金兀术还是异常强硬的要求除掉岳飞,因为虽然岳飞是南宋的王牌,但他金兀术手里也有底牌,当时宋徽宗已死,但钦宗和钦宗太子赵谌仍在金人手中,投鼠一定会忌器,金兀术赌的就是赵构不敢跟自己撕破脸皮。

史籍中没有记载金兀术是如何用钦宗父子来威胁赵构的,但从后来议和的结果来看,显然二人是达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妥协,实现了利益交换。

只是为了杀岳飞,赵构与秦桧君臣二人实在是大费了一番周折。

阅读大宋何所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