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菟丝花女配》
菟丝花女配

212 拖油瓶女儿16 秋高气爽,金黄稻……

秋高气爽, 金黄稻穗联结成一片,稻子的清香在鼻边徜徉,阮柔站在田埂往下看去。

尽管已是收获的季节, 农人们面上却没有多少丰收的喜悦,甚至不用等粮食收完,他们就能判断出,今年的粮食收成起码少了三成有余。

属于阮家的田里, 阮大伯和阮大伯娘正弯腰气喘吁吁割着稻子。

阮柔来送水, 远远地喊了一声, 两人顺势上来休息会儿。

大太阳明晃晃地照射, 阮大伯娘上来的时候身形踉跄一下, 在阮大伯的搀扶下将将稳住。

“大伯娘, 你没事吧。”阮柔担心问道,“要不下午先歇一歇吧?”

阮大伯娘一笑, 见侄女面上显而易见的担忧, 劝慰,“没事, 就是一时没缓过来。”她并不觉得有什么, 往年更辛苦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不也撑过来了。

阮家的田地不多, 两人慢慢来也不过几天功夫, 按理是不需要如此着急的, 奈何田地本就贫瘠, 加之今年干旱减产,收上来的粮食交完税后,肯定不够一家子来年吃的。

故而,阮大伯早有打算, 等将家里的粮食收拾好了,他就周围十里八村的找活计,这时节家中田地多的少不得请人来收割,届时不仅可以解决一日三餐,减轻下家中粮食的压力,还能得些工钱,可谓一举两得。

几亩地不过三日功夫就干完了,阮大伯娘留在家里负责晾晒粮食以及地里剩的一些活计,至于阮大伯则背着一个小包裹,约上几个同村人,就开始了外出帮忙干农活的日子。

刚秋收上来的粮食,阮大伯娘狠狠心给家里做了几顿新米煮出来的大米饭,格外喷香,吃得人胃口大开,奈何也就头两天,再只有家里依旧是陈米煮的粥,勉强混个肚儿饱。

贫苦百姓的生活似乎总是这样,灰蒙蒙一眼看不到前方,然而于阮家来说,唯一的亮色大概是兔笼里那一只只的兔子。

难得闲暇,地里的活阮大伯娘一个人就能干,阮柔难得闲暇不用跟着忙前忙后,遂在家里仔仔细细将家里的兔子点过一遍。

所幸他们强大的繁衍能力,如今,阮家的兔子规模已经到达一百三十二只,其中三十只是还不满一个月的幼兔,还不能离开母兔的照顾,另外八十多只,最小的两个月,最大的已经将近两岁,长得格外敦实,只是因为家养,少了几分机灵劲儿。

点过了数量,阮柔又想看看他们的重量,距离每月一次去镇上卖兔子的日子没多久,她便想着先称称,将重的带去镇上卖。

结果很是喜人,十斤重的大概有七八只,七斤往上的大概有二十来只,剩下的,五斤往上和往下的约莫各占一半。

时间一眨眼过去十来天,阮家周边的田地肉眼看去已经收割干净,阮大伯依旧没有回来,家里人有些担忧,却也无可奈何。

“荣之,你跟我一起把兔子带去镇上卖了。”眼见到了去镇上的日子,阮大伯娘决定不等了,她自己去。

小堂兄阮荣之大了一岁,懂事不少,亲爹不在,家里的事能做的都抢着做,此刻被娘点名,点点头应下,“好,娘。”

阮柔已经许久没去镇上,便也嚷嚷着跟着去,大伯娘拗不过,只得许了。

阮大伯娘去兔子房挑拣兔子,阮柔便将其中较重的几只兔子拎出来。

他们这次预备带三十只兔子去,一般郑姑父介绍的酒楼会收十到二十只兔子,剩下的再想办法在镇上出了。

三十只兔子的重量已经很重了,约莫一百六十多斤,不是阮大伯娘一个人能负担的,最后分了三个背篓,大伯娘一人负责挑两个,而阮柔和小堂兄两人抬着一个,艰难转道隔壁丰收村。

等到上了牛车,四人都累得够呛。

好在天气不算太热,阮柔大喘气,整个人几乎瘫在了牛车上,“大伯娘,咱们什么时候能有一辆牛车啊。”

阮大伯娘自己挑两个背篓,只会更累,被汗淋湿的发丝贴在额头上,很是狼狈,然而她依旧笑着道,“等攒够钱了,咱们就买。”

“好。”阮柔回着,决定捂紧自己的小荷包,直到攒够买一头牛的钱。

一个时辰,镇上。

阮柔四处张望,比起上次来,小镇明显萧条了不少,诸如布料铺、胭脂铺这些商铺的生意一落千丈,反倒是粮店、酒楼的生意一如既往地红火。

尤其粮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店门口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了今日粮食收米的价格,比先前贵了不少,可进进出出的人丝毫没有减少,毕竟,人总不能不吃饭。

“走吧。”歇了一会儿,两人将其中一背篓暂时托付给看牛车的大爷,阮荣之被留下来看着,阮柔跟着阮大伯娘去酒楼。

酒楼的掌柜显然认识大伯娘,热情将两人迎了进去。

“阮家娘子,这次带了多少兔子啊?”酒楼掌柜看向背篓,眼睛里冒着精光。

自从有了稳定的兔子来源,他又费心思找了几门兔子菜谱,红烧兔头、尖椒兔、串香兔、鲜辣兔丁等等,如今都成了他们酒楼的招牌菜,可是吸引了不少客人。

只是,阮家家养的兔子数量比起野生的要稳定,可数量始终不多,这让掌柜的心里总痒痒的,恨不得兔子数量能再翻一倍。

“掌柜,一共带了三十只过来,这里有二十只,还有十只放在牛车里,您要是要,我们待会就搬过来。”阮大伯娘有些不大好意思地推销着,本以为不会被接受,结果对方的话语立即惊到了他。

“好,三十只我都要了,小二去称重,待会就给你们结账。”掌柜的很是爽快,都是活兔子,不怕不新鲜,随即眼珠子转动了下,转而问道,“今儿就你们,当家的没来吗?”

“掌柜的,当家的去外面做工了,你要是有什么事,跟我说也是一样的。”阮大伯娘心里一惊,生怕酒楼不收兔子,要知道家里可还有几百只兔子,卖不出去可就糟了。

结果,“阮家娘子,你们家的兔子还能再多送点吗?”

“呃,”阮大伯娘顿时愣住,没能回应。

“掌柜伯伯,当然能。”阮柔立即回答,旋即轻轻拍了拍大伯娘的手,示意她回神。

“啊,对,肯定能,只是不知道掌柜你每个月要多少只?”大伯娘强自掩饰着兴奋,尽量语调平静地道。

酒楼掌柜摸摸下巴,拿起算盘拨弄了会,心下暗暗计算,现在店里是每隔三天会推出兔子招牌菜,因为兔子不够,还会限量,就这样,一次也得消耗十只兔子左右。

咳咳,事实上,酒楼里不止收阮家的兔子,还有其他人家送来的野生兔子,但后者每次时间和数量都不定,且送来的兔子不是已经死了就是伤了,有时候送来的时候已经不大新鲜,时常让他很是苦恼。

后来想想,还不如加大阮家的兔子供应量,至于野生的,有最好,没有也不用发愁。

就是可惜了,本来想跟阮家男人谈谈的,现在人没来,也只能跟阮家娘子先提一句。

“我希望你们能五天给我送一次,一次十只到十五只都行。”酒楼掌柜最后断言道。

几乎不用计算,阮柔就得出了结果,一个月最少六十只兔子,数量是现在的三倍不止。

阮大伯娘这回没掉链子,她思忖着道,“暂时还供不了这么多,可能要等两个月。”

“也行吧,什么时候能达到,提前跟我说一声就行。”酒楼掌柜没强求。

“好嘞。”阮大伯娘应下,十分高兴地道,“那掌柜的,我先去把剩下的兔子带过来。”

“行,你们去吧。”重要的话说完,接下来的事自有店里的小二处理,暂时用不到他,掌柜便溜溜达达去了后院。

出了酒楼,方才看着还算镇定的阮大伯娘,却是恨不得一蹦三尺高,她看向一旁的侄女,问,“云娘,我刚才没听错吧,掌柜的说,每五天最少要十只兔子?”语气里带着些不可置信和潜藏的惊喜。

“大伯娘,没听错,”阮柔肯定地回答,“也就是一个月最少要六十只兔子。”

“唉,早知道,就让兔子多下崽了。”阮大伯娘不无惋惜地说道,先前阮家精力有限,为了控制兔子的数量,还特意不让生太多,如今想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没事,兔子可能生了,要不了几个月,数量就够了。”兔子完整的繁衍周期大概为六个月左右,但随着兔子数量增多,也没必要必须得等兔子长大再卖。

说话间,两人将兔子搬到酒楼,小二称重给结算了工钱,因着卖的兔子多,得的银钱也多,足足有一两半。

小心将银锭子收好,大伯娘勉强压抑面上的兴奋,“走,给你们买糖吃。”这么大的好事,当然要买点好吃的庆祝一下,就是不知道当家的在哪里,不然就可以将人喊回来,一起认真养兔子了。

“大伯娘,要不咱们先买一头牛吧。”走着走着,阮柔发现,街道尽头好像有一家卖牛的,周围聚拢了不少人看热闹。

“买牛,哪有那么多钱啊。”阮大伯娘几乎没多就回答道,但之后侄女的话劝服了她。

“可大伯娘,五天一次,要都跟今天一样,人岂不是都要累没了。”阮柔幽幽道。

阮大伯娘轻咳一声,她以为自己力气也不小,结果还真不如当家的。

“行,咱们先看看什么价,等下次攒够了钱就来买。”

说着几人上前,果真是一个村子的农户来卖牛犊子,一头母牛在旁边,边上围着两只小牛。

牛一次生产一般只会生一头,如今两头小牛,其中一只体型正常,另一只则明显笑了一大圈。

摊主正跟人谈着价,那人想将两头都买回去,只不过另一只小的只愿意出极少的钱,大的六两,小的二两。

摊主觉得太亏不大乐意,两人你来我往。

阮大伯娘上前仔细看了看那小牛,大的六两她是买不起,不过若是小的二两就能买到,也不是不可以试试,正好她身上还带了些铜板。

最后,到底摊主舍不得小牛贱卖,那人只牵了一头大的,小的那只留在原地,形单影只,更显得可怜,却没人再上前问价,谁知道这牛养不养得活,别几两银子买回来一头病牛。

又等了一会儿,眼见摊主不耐烦,阮大伯娘才上前问,“不知道这头小牛怎么卖?”

“四两。”摊主毫不犹豫报了个高价,顿时周围一圈喝倒彩的,嚷嚷着他坑人。

阮大伯娘面色也不大好看,问“你要是诚心卖,我就再看看,要是不想买,也别耽误我时间。”

摊主问,“真心想买,那就三两半,再少不了。”

接下来,又是一番你来我往,阮大伯娘卡着二两银子,摊主非要二两半,一时僵持不下。

趁无人注意,阮柔将自己的小荷包偷偷塞到大伯娘手里,呜呜,那可是她全部的积蓄了。

对方明显愣了一下,可等摸清楚是什么,嘴上立马改口,“二两半就二两半,我买了。”颇有种豪气干云的感觉。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一会,阮大伯娘手中就牵着一头小牛。

摊主还有点不舍,送了一大筐青草,又叮嘱了好些养牛的注意事项,最后依依不舍目送牛离开。

而阮家人则没那么复杂的心绪,三人都为家里添了一口牛而高兴,便是大伯娘为侄女随身带钱震惊,一时也顾及不上。

走到镇口,两人跟赶牛车的大爷打了声招呼,回去不坐牛车了。

没舍得让牛驼人,只将几个轻飘飘的背篓挂在牛身上,三人一牛一起步行回家,路上,尽是三人畅享美好的未来。

偏偏高兴的时候还就有人来添堵,他们往回走,恰遇上往镇上去的小李氏与田氏。

双方都有些尴尬,倒是当事人阮柔毫不在意,只当没看见。

小李氏看着小牛犊,呆愣愣地问,“这牛是你们的?”

“当然。”阮大伯娘莫名的好胜心起,只觉虽然自家比田家差,可输人不输阵。

“怎么可能,他们家也是能买得起牛的。”田氏不屑冷嗤,虽然自家没牛,可纯粹是他们懒得养,更何况阮家穷得出奇,不然从阮家出来的小李氏怎么会那么眼皮子浅。

“真金白银刚买来的,云娘,以后咱家也是有牛的人了,哈哈。”阮大伯娘笑得十分得意,“等牛再长大点,咱们自己赶牛车来镇上。”

“哼,看着就是头病牛,这么小只,别养死了。”田氏眼光十分犀利,一眼看出不对劲。

“要你管,死了正好吃牛肉,我还想有那么好的口福呢。”时下牛耕作为农耕的重要屋子,官府管控严格,非病死老死或断腿之类的毛病导致不能继续劳作外,即便是富户也压根吃不到牛肉。

阮家买了牛,本该去官府登记的,但一俩,阮大伯娘身上真的没有余钱叫契银,二来,也担心牛真的养死了,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飘,便想着等牛身子骨结实点再去报备。

两边不欢而散,阮家人的好心情都不免被打了折扣,阮大伯娘还不忘安慰侄女,“以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用在意他们。”

“嗯。”阮柔点头,其实她早就不放在心上了,但显然大伯娘不会相信。

而双方最为震撼的,无外乎小李氏,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今阮家条件都这么好了吗?

阅读菟丝花女配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