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菟丝花女配》
菟丝花女配

213 拖油瓶女儿17 “丢魂了?”走在……

“丢魂了?”走在前面的田氏见儿媳远远落在后面, 没好气呵斥。

“来了来了,娘。”小李氏一个机灵,小跑着跟上。

田家地里的粮食都收上来,她们来镇上打算看看粮价, 再决定今年的租子是收粮食还是收银子, 收银子又是个什么价。

距离镇上还有段距离, 索性无事,小李氏心中憋屈, 没话找话说,“娘, 你说他们真的买牛了?”

“还惦记呢”牛你不都看见了,恁小一只, 早晚病死。”田氏自认读书人家, 虽不认得几个字,却也沾染了田父的清高, 最是看不惯其他人超过自己,开口就没一句好话。

小李氏见状, 只得噤声。

一路无言到了镇上,瞧见粮店的价格水涨船高,田氏又是庆幸又是为难, 虽然粮食减产,可价格涨上去, 总的来说,没亏那么多。

小李氏则是欣喜, 默默计算今年收的粮食能卖多少钱,眼中泛着精光。

田氏心中有数,不预备在镇上花钱, 当即就要回去。

走到镇口,小李氏盯着牛车恋恋不舍,频频看向田氏。

看管牛车的大爷开口揽客,“田家的,你们是走来的,回去还有劲儿?”

田氏脸一黑,别说,还真的累了,没好气看向小李氏,“上车。”

小李氏一喜,雀跃着上了牛车,结果,万没料到婆婆不给钱,在牛车大爷的死亡视线下,她不得不从自己空荡荡的荷包里,取出两个铜板。

本就为数不多的铜板,再次去掉两枚,小李氏心痛得要滴血,忍不住又记起方才阮家的小牛。

那牛虽弱小,可只要顺利养大,就是耕田犁地的好手,不知要轻松多少,套上一架车架,来往镇上都不用花钱,说不定还能靠此挣些钱呢。

越想越是羡慕,偏不敢当着婆婆的面说些什么,脑海中不断对比自己在两家的待遇,顿时愈发心酸。

田氏可不在意小李氏怎么想,还为自己的主意洋洋得意,上车后就闭上眼假寐。

另一厢,阮家三人一牛,真可谓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回到锦绣村。

村人们早已习惯阮家人去镇上卖兔子,见到他们回来,本没放在心上,结果,看见牛犊的那一刻,眼睛就倏的亮了。

人群一点点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八卦。

这个问,“阮家的,你们竟然买牛了?”

那个问,“这牛看着有点小,什么价啊?”

还有的酸言酸语,“果然是发财了,竟然买得起牛了。”

阮大伯娘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个回答,“是啊,买牛了,这牛小便宜,人家就要了一两半。”

“嚯,那你们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原本酸的人顿时满足,这价钱搁他们家绝对买得起,可没必要不是。

“那能养得活吗?”倒也有真心关切的人,此刻忍不住为他们担忧。

“好好养着吧,不行还能杀了吃肉,要是能养大就赚了。”阮大伯娘很看得开,不赌一把,他们家还不知何时能买得起牛呢。

就在众人交谈间,阮奶奶听闻消息,连忙赶了过来,爱怜地摸摸牛犊子的大脑袋,取下牛身上的背篓,“一看就很乖,累了吧,咱们先回去安顿。”

与村人们告辞,阮家的队伍变成四人一牛。

————-

回到家,阮奶奶问起详细经过,在听说后,肯定地道,“你们做的对,该买就得买。”

尤其听到酒楼掌柜要的兔子翻两倍不止后,更是止不住地欣喜,“云娘真是咱们家的福星,多亏了她提出养兔子,以后啊,咱们家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扩张兔子规模是件大事,少不得全家一起上阵,阮大伯娘就免不得惦记还在外面的阮大伯。

“按理田地都该收得差不多了,怎么还没回来呢。”

见状,阮奶奶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不好意思开口,“我给忘了,老大今天上午就跟人一起回来,现在应该还在自家地里呢。”

阮柔使劲憋着笑,好家伙,有了牛,连亲儿子都能忘记。

阮大伯娘好笑道,“娘,家里的事多着呢,要给牛搭个牛棚,还有养兔子的事情,趁晚上咱们一家商量下。”

事实上,没等太久,听闻消息的阮大伯匆匆赶回。

饭菜已经做好,大家都不着急,陪着阮大伯去看了看牛犊子。

因为没有牛棚,牛暂时只能关在院子里,等晚上先牵到柴房。

对此,阮柔不得不感叹,先是养兔子,现在得养牛,柴房的作用可太大了。

阮大伯围着牛前后左右转了一圈,满意点头,“我看这牛不错,虽然个字小了点,可身板还算健康,长大了肯定是头好牛。”他是种地的一把好手,见过不好牛,自认有几分看牛的本事。

阮大伯娘对回答很是满意,得意洋洋地说起自己花了一两半买下银子的明智之举,压根不提回来一路的忐忑。

看过牛,一家人才安心围坐饭桌吃饭。

席间,阮大伯娘再次提起扩大兔子规模的事,“兔子房其实还够,但现在百来只兔子全靠云娘和荣之照看,我偶尔帮衬一把,若再增加,两个孩子就要忙不过来了。”

阮大伯表示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把握机会一力扩大养兔规模,跟上镇上酒楼的需求,要么放弃机会,继续维持原先的规模。

好处和坏处都很显然,扩大规模就要担风险,毕竟就这么几个人,田地里的事情可能都要暂时放下,对于以田地为生的农家人而言,风险不可谓不大,当然成功后赚的钱会很多。

反之,维持现状,则代表养兔和田地同时进行,赚不了大钱,但也饿不死。

道理很简单,真正做出选择却很困难,作为阮家的一家之主,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人,这个选择必须得阮大伯亲口决定。

他眉头皱得高高隆起,目光扫过在场的家人,饱经风霜的脸上能看出愁苦的痕迹。

沉默良久,他干脆利落地拍板,“干了。”

闻言,上至阮奶奶,下至小堂兄阮荣之,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显而易见,这同样是他们期待的答案——苦日子真的已经过了太久太久,若看见希望却硬生生放弃,或许余生都会为此后悔吧。

做出决定,但接下来的事情依旧不少,摆在眼前最重要的就是家中的几亩田地。

阮家总共有四亩水田,三亩旱地,阮大伯的意思是都租出去,一家人集中精力养兔子。

阮柔听着,却提出不同的意见,“大伯,养那么多兔子,山脚还有那么多草给兔子吃吗?”

问题很致命,阮大伯发现自己忽视这么大的问题,冷不丁额头的细汗就落了下来,对啊,他怎么就忘了兔子的吃食问题。

他郑重地看向小侄女,却见其目光灼灼有神,有着一般孩童没有的成熟气息。

“云娘说得对,你再说说还有什么想法。”阮大伯鼓励道。

阮柔遂提出了一大堆建议,诸如留下三亩旱地,专门给兔子种它喜欢吃的草和白菜萝卜之类的,供应兔子的时候也能满足自家吃菜的需求,水田则暂时租出去,只收三成租子。

先前屯了一批粮食,起码明年秋收到来前,阮家都不需要担心饿肚子——除非养殖兔子占用大量粮食。

至于阮家人,则一心养兔子。

别看现在的兔子屋已经足够大,可一间屋的兔子养多了,也很容易出问题,最基础的卫生和通风条件就没办法达到,等兔子规模大到一定程度,

还要考虑家中兔子赚钱,会不会引来其他人的觊觎。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他人的劣根性,尤其锦绣村本就十分贫穷,眼红之下做出恶事很有可能,如此,家中的兔子屋就需要有人看守,谨防偷窃或者投毒之类的恶**件。

最后,供货给酒楼面前看来很安稳,毕竟酒楼已经开了很多年,好像自阮大伯有记忆起,镇上就有这么一家酒楼,但谁都不敢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外人身上。因此,除去卖给酒楼的兔子之外,阮家还得开拓新的销路,诸如卖熏兔等成品。

总之,哪哪都是事,以后且有得忙呢。

等阮柔一通洋洋洒洒说完,阮大伯和阮大伯娘惊得眼睛都瞪大,阮奶奶也是一副吃惊的模样,唯独小堂兄,依旧很正常,毕竟他早就习惯了小堂妹的厉害之处。

半晌,阮大伯回过神来,用一种十分复杂的眼神看向她,喃喃道,“若是一弟还在,该多好啊。”

一时,场中寂静,阮大伯娘扯了扯他的衣袖,眼带责怪,明晃晃的指责,“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作甚要揭小侄女的伤心事。”

阮大伯歉疚低头,转瞬扬起笑脸,“云娘可真厉害,看来家中养兔子的事,就要多亏你了。”

阮奶奶失落一瞬,想起未来的好日子才打起精神,附和着,“就是,云娘这孩子是个出息的,咱家的日子以后肯定会越过越好。”

主意已定,阮家众人顿时心潮澎湃,第一天就立即行动起来。

一大早,阮大伯娘在兔子屋清理秽物,阮大伯则出去找人定做兔子笼,还顺带上了小堂兄,阮奶奶负责家中的琐碎杂活,阮柔则意外捞了个轻松活,那就是去山脚放牛。

本以为简单的活计,在遇上众多看热闹的村民以及一群群的孩童后,躺在草地上放牛的幻想立即破灭,只得一刻不停看着牛犊子,生怕有人上下其手,惊扰了小牛。

胜在村人的热情也有好处,那就是牛吃的草全由他们包办了,牛连脚步都不用迈开,就有最嫩的青草送上门,可谓达到了牛生巅峰。

对此,阮柔哭笑不得,并在第一天强烈要求下,将活计还给了小堂兄,她转而跟着伯娘照顾兔子。

阅读菟丝花女配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