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7 章 定都长安

那么被夸的张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纯粹是刚好碰上,真就刚好而已,当不得如此夸赞的呢。

秦始皇本来觉得一个想行刺他的人未必能够为他所用,再加上灭国之仇,对大多数人来说,灭国大仇比天高,比海深,不可变更。眼下听来,似乎,可能,也不是不能改的呢!

要不,让人跟着张良点,等什么时候张良改主意,有意为王者师,兴邦定国后,他再想办法把人收为己用?

秦始皇觉得,他不可能比刘邦差!

“皇后,你说留侯如此人物,突然要告老还乡,朕如何舍得。”恰是因为张良的能干,刘邦听着张良被夸,心里比自己被夸还要高兴。

然而随着天下大定,张良要走,刘邦万般不舍,又不好强人所难。

“妾以为陛下是高兴的。”想要得到吕雉安慰的刘邦注定失望,吕雉比谁都更了解刘邦,张良功成身退因为什么,别人不清楚,刘邦自心知肚明才是。

刘邦一看假面具被吕雉戳破,行吧,他不装,“朕不至于不能容人。”

吕雉道:“留侯何许人也,一向聪明,深谙为臣为人之道,自知功成理当身退的道理。留侯纵然不在朝中,他依然是留侯,陛下无须强留。不留反倒更让留侯心中欢喜,感激于陛下不是?况且,留侯毕生所愿已然达成,并无遗憾,陛下再让他陷于诸多争斗之中,不过让他徒增不喜,也伤了陛下与留侯的情分。”

不错,刘邦是不太舍得张良走的,然而谁都清楚的知道,张良想走不是刘邦能够留得住的。硬是把人留在官场上,难免伤了他们相互的情谊。

兴邦定国,张良做到了,做好了,接下来该让张良去过他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当年留侯归于韩王时,陛下纵然有诸多不舍都放留侯离去,果真陛下得了天下,便不管不顾?”吕雉眼看刘邦有所迟疑,不妨把话说得更透。有用得上张良的时候,刘邦待人客气,天下已定,刘邦倒是不比从前,硬要将人留下?

“朕岂有此意,朕不是正跟皇后讨主意,想想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留侯愿意留下,继续辅佐于朕!”刘邦赶紧解释,保证自己绝不是那不讲理的人,更不打算来硬的。跟张良来硬的,他确定不是要把好好的助力变成刺向自己的刀。

“陛下但有难处,留侯不管身在何处都愿意为陛下出谋划策。”吕雉也算对张良有所了解,相信以张良忧国忧民之心,观天下稍定,断然不可能舍得天下陷入动荡。

刘邦眼下最迫切要干的事,张良想必也是心知肚明。

天幕的出现算是让刘邦很多算盘都落空了。要说是好事或者坏事?再差的局面刘邦都过去了,接下来别管再怎么难,也难不过从前。

“也是,不管在什么时候,留侯从来没有弃过朕。朕不能忘了。罢了罢了,留侯想走就让他走吧。”刘邦终是松了口,吕雉立刻拍马屁道:“陛下睿智。”

刘邦一眼扫过吕雉,他不会忘了天幕说过,吕雉为了

稳住刘盈太子之位曾向张良问计,张良确实给吕雉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张良放走,往后吕雉想寻张良都不容易,如此吕雉还是劝他放人,不得不说,吕雉确实懂得分寸。

各自在心里都默默肯定了彼此的一对夫妻,转头将注意力放到天幕上,他们继续听,继续看。

【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彭城和韩信出兵,项羽大败,刘邦终于把他生平最大的敌人铲除。汉五年二月,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语中盛赞张良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这是对张良的绝对肯定。高兴之余的刘邦要给张良封三万户,张良何许人也,岂能受此册封,道与刘邦的相遇,会于留县,因而张良自请封留县足矣,这也是留侯的由来。】

【不过,项羽虽死,天下再次一统,并不代表刘邦无事。恰恰相反,新朝建,稍有不慎将会再次生乱。项羽的前车之鉴就在不远,懂的都懂了。汉六年,刘邦已然大封功臣二十余人,可是没有被封赏的人难免心中不安,凑在一起争议不断,各说着他们的功劳,都觉得按他们的功劳理当得到刘邦更高的封赏。】

【刘邦瞧着他们凑在一道窃窃私语,难免好奇,问起张良,留侯也是促狭的主儿,故意危言耸听的道:“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着谋反!”

刘邦不解,毕竟天下刚刚安定,怎么他们就凑在一起商量谋反的事了?张良立刻就刘邦最近的作为指出问题所在。】

【刘邦所封赏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等为他所喜的人,刘邦所不喜的人,最近一些日子刘邦杀得不少。如今刘邦是让人在计算功劳不假,可天下土地毕竟有限,没有封赏到的人难免有些担心分不到他们头上,又怕刘邦秋后算账,对他们不利。可不就凑在一起准备谋反。】

【听到这儿,刘邦明白问题所在,赶紧向张良讨主意。张良心里早有章程,不过是刘邦不问,他不能显得自己什么都想得周到,什么也都有主意。为人谋臣,是为君分忧,断然不是在君王面前表露聪明。顺势而为的道理须得懂。张良问刘邦平日最恨的人是谁?刘邦想都不想的回答必是雍齿。确实,这个人三番四次背叛刘邦,如今也是立功之人,刘邦就没有杀他。】

【张良自知那些个事,听到刘邦所言,亦知句句属实,却为刘邦的出主意道:“陛下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会安心了。”这其中的道理不外乎是,连刘邦最恨的人他都能封之为侯,其他人再怎么跟刘邦有仇,也大不过雍齿去。所谓拔本塞源就是那么一个道理。】

此刻的秦始皇已经完全不想再说话,羡慕都说多了。

刚刚经历此事的刘邦心情愉悦无比,张良每每为他解决心服大患,他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恰也正因如此,才叫他舍不得放张良离开。

【安一仇而坚众心是为权术,果然不愧可

为王者师,必须得说,刘邦但凡不是碰上张良的悉心教导,他真没办法学得如此帝王权术。不用说了,一看雍齿都能为侯,其他人压根不操心了,人心安定,也就能专心处理国家大事,思安民之策了。】

【其实刘邦能够最后决定定都关中,也是亏了张良进言。六国旧人们其实更喜欢洛阳的,初初刘邦听来也觉得洛阳不错,另有一位刘敬进言请刘邦定都关中,张良也借机劝道:“洛阳虽有天然的险要,但腹地太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容易四面受敌,非用武治国之都;关中则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放牛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方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如果诸侯有变,就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还是刘敬的主张正确”。】

【旁人的话刘邦尚且听一些,然洛阳与关中的优势相比,明摆着关中的优势远胜于洛阳,刘邦当即拍板定都关中。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知的西安,长安。可以说,在刘邦式微时,张良便为刘邦出谋划策,从刘邦要封张良三万户便可知,张良之功。只不过张良深懂功高盖主的道理,他已然功成名就,亦不慕于名利。在刘邦称帝后,张良慢慢退居于幕后。此后,《史记》也罢,《汉书》也好,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

【毕竟,吕雉眼看太子刘盈地位不保,依然不管不顾要挟张良给她想出个主意便可知,彼时的天下,吕雉认定只有一个张良能够想出法子,保全她儿子的太子之位。事实证明张良确实为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商山四皓,节义清高者,刘邦请不来的人吕雉请到了,自此,太子位定,刘邦再不得废太子。】

【得尝所愿后的张良,因着体弱多病,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在后来的大汉朝廷上,张良保持得可进可退的原则,刘邦有用得上他的时候,他为刘邦出谋划策,闲来无事,他便闭门修道,不问朝堂之事。】

【刘邦领军讨伐代地,张良随同前往,在马邑贡献了奇谋妙计,以及在韩信死后确立萧何为相国,刘邦跟张良从容探讨的天下大事非常多,但司马迁主观认为这些内容无关天下存亡,所以没有记载下来,实一大惋惜。由此也可见,《史记》一书夹杂不少太史公的个人主观情感。】!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