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第 258 章 萧何

别说沈悠为之惋惜,当年读到这一段,得知刘邦和张良从容探讨天下大事非常多,却没有被记录下来,多少君王将相为之惋惜。张良如此帝王之师,加之彼时的刘邦也已经居于帝王之位不少时间,他们之间的交流必有不一般的见解,怎么就给漏了呢?

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听到沈悠那句《史记》一书也夹杂不少他个人的主观情感,不知怎么的,脸上有些讪讪。

记史最重要的是要公正,执笔之人若是多了几分私心,他的书也就少了几分公正。

对于太史之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

【功成而身退,留侯更是历代名臣的典范。毕竟功成而能身退者,寥寥无几。尤其在刘邦手底下,刘邦杀过功臣之名从来都为后世所诟病。能得善始善终,也是张良一番经营。这也多亏留侯的识趣,观大汉朝廷稳固,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刘邦身边,他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也该给人让位子了。】

【从此张良修道之余,也远离政治的中心,相传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五十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一代谋臣留侯张良,于汉高后病逝,谥号文成侯。可以说,张良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是智慧的代表。咱们的周总理是这样评价张良的: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优势变劣势,只好求和。】

被后世这般评价的项羽,不知他听着来是何想法。

再会打仗怎么样?不听一个好主意,最终不就导致一无所有?

【留侯张良讲到这里了,没错,接下来我讲的正是萧何,鼎鼎大名的萧丞相,汉初二杰之一。还是从关于萧何的评价作为开端,同样是我们周总理说的: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细细品着关于萧何的评价,谁能不说有理?

刘邦的事儿听到这儿,虽然刘邦作为配角,但刘邦仗打得怎么样,一回一回的败,一回一回的靠韩信出兵,靠张良出谋,硬生生把项羽熬死。之前沈悠就说过,刘邦能再支棱起来,多亏背后靠着萧何。

后世读史,谁都不是傻子,若非萧何有此本事,岂得后世诸多推崇。

萧何听着嘴不由轻颤,他也绝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原本论功行赏,好些人其实都不服他作为功臣第一,萧何也曾反思,他其实是不是果真比不上前线奋战的将士们,就连曹参也是。

而今,听到后世对他的评价,萧何知道,他的功劳,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对他推崇无比。

?想看行而不辍写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第 258 章 萧何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鄂君是这样说的:“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秦始皇原本对萧何所知并不多,但是和萧何同时期的人细数他的功劳,见微知著,明面上萧何都做得让人不能无视,更何况后勤诸事本就是无名之功,做错了人尽皆知,做对了却无人得知。

后勤供应之难,秦始皇又不是没有打过仗,就算祖先把其他六国打得支离破碎,秦始皇自登基亲政以来,也是打过几场大仗的。仗有多难打,后勤供应不上完全就是拖后腿,哪个傻子要是敢说支撑起他整个大秦军队出击,让他大秦大军有人有粮有兵器的人无功,秦始皇第一个不答应。

【确实,相比于战场上明刀明枪,攻城略地瞧得分明,后方管后勤的人有多少功劳被人无视到底的?人随着战事起,免不得少的,后方补充到位,总体的大军那么多人,啊,瞧着好像差不多。粮食更不用说了,消耗品,吃完就没有了。供应着整个军队的粮食,保证不让将士们饿着是件容易的事吗?真要是容易,当年白起为什么要坑杀赵军四十万?项羽又因何一次又一次的屠城?军械不必再论了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秦始皇为什么要将天下的兵器都集聚咸阳城,铸成兵人,不正是为了断了世人的左膀右臂。有刀和没刀在手的人,能一概而论?】

!!!被连拿着举了两个反面例子的秦始皇表示,沈悠你可以用项羽,不必非要拉上他的,他其实不算太愿意。

项羽:我就很愿意?

【韩信和张良追随刘邦的时候,怎么说刘邦都算稍稍崭露头角,单萧何,他本是刘邦的顶头上司,我其实也不太想得明白,怎么萧何就愿意为刘邦所用,奉刘邦为沛公,处处为刘邦谋划?如果说遇上张良之后,大方向刘邦有张良帮忙,在遇上张良之前,萧何算是刘邦身边第一谋士。果然刘邦是天选之主,王八之气在身,以至于天下归附?】

沈悠一脸困惑不解的样儿,刘邦不太服了,怎么,他本人是有什么问题?他不配吗?

结果不正是证明萧何他们的眼光好吗?他们一道打下了大汉天下,开创一个后世称颂的王朝,连同他们一个个都得以名垂青史,有什么问题?

【好吧,《史记》也算写得很清楚的,萧何生年不知,年轻时任沛县主吏掾。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萧何生性勤俭节约

,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友,包括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没错,一个个有名的人物都是未来的大汉开国功臣,谁能想得到区区一个沛县内竟然藏着那么多卧龙凤雏。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对刘邦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刘邦。】

秦始皇眼睛已然亮了,沛县,大汉的开国功臣们竟然都在沛县吗?

“来人,立刻去把这些人好好的给朕请进咸阳。”刘邦要是敢来咸阳,秦始皇毫不介意用他,至于大汉的开国功臣们,秦始皇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要将人收为己用了。

对,大秦暂时没有战事不假,要说后勤运作,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萧何一般擅长调度,统领全局的人才。

有名的一个个,秦始皇决定都要了。

“陛下,刘邦呢?”秦始皇没有提及刘邦,然奉命前去的人就得问一句准话了,是不是他们得想办法做些事?

不料秦始皇闻言一眼扫过对方,“朕难道怕一个小小的亭长?”

真要想对刘邦赶尽杀绝,秦始皇断不会等到今日,没有做,只能是秦始皇不想。

借谁十个胆子也断然不敢说秦始皇会怕他。天下乱什么的,都在秦始皇死后,可见秦始皇的威严之盛。

只是,刘邦身边的人才秦始皇要请进来,刘邦不算人才吗?

“吕雉都敢进咸阳城,朕倒想看看他刘邦敢不敢来?”秦始皇不是如今才知刘邦在哪儿,从来没有特意让人提过,他想的是,刘邦敢不敢进一趟京呢?

秦始皇时候的刘邦,不,应该是刘季!没错,他是泗水亭长没有错,却是一个没有大名的人。

听到萧何的名字时,再加上曹参,樊哙,夏侯婴,个个都是他所熟悉的人,他不是第一天犯嘀咕,想着莫不是说的大汉开国皇帝真是他?

嗯,随着刘季听下来,刘季狠狠的抽了自己几个耳光,好让自己清醒一点。

不管天幕所说的那个刘邦是怎么开创大汉王朝的,到他这儿已然没有任何可能。秦始皇到现在都没有杀他,显然不怎么把他当回事。也对,要是秦始皇怕了他一个小混混,才是最大的笑话。不过,刘季觉得,当不上大汉的开国皇帝,也不代表他不能做点别的。

想到这儿,刘季无二话,赶紧找人去,第一个人必是萧何无疑。!

阅读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