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红楼]林夫人躺赢日常》
[红楼]林夫人躺赢日常

男女同招的新衙门

永泰七年除夕。

江洛入宫朝贺是在臣子队列里。

林黛玉亦在。

她们二人, 一人为平国郡主,一人为从四品大夫,位置分别在臣子队列中的几乎最前与靠前。

两人都身着官服, 头戴官帽,身材俱算高挑, 尤其平国郡主几乎比半数在朝官员都高,林大夫也只比其母略矮一寸。是以, 除非站在他们近旁的官员,否则一眼望过去, 她们与寻常臣子并无不同。

聆听陛下圣言完毕,诸臣入含元殿领宴。

郡主之爵仅次于亲王, 与诸郡王同列, 因此江洛在含元殿中的位置也在诸位郡王之间。

而林黛玉既有“在翰林院行走”之封,位次便在翰林学士之后、翰林院侍读学士之前。

翰林院侍读学士虽只为正五品, 却是翰林学士之下第一人。而翰林院中, 即便只是正七品编修, 亦能在御前行走,替陛下记录起居、草拟御旨。虽然已经是在这时代生活的第十三年了……但真正看到黛玉坐在侍读学士之前, 江洛才有些后知后觉:

皇帝给的这份恩赐着实不算轻了。

她收回看黛玉的目光, 与身在下首席上的林如海相视而笑。

除夕宫宴本便比庆功宴更严肃郑重, 即便多了两位身着官服的女官员, 似乎也与往年无甚不同。

或者说,所有人早便接受和适应了女官员的存在。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即便不想接受的——龙椅上的皇帝的态度, 平国郡主与定国公的诸般功劳, 聚在林家周围的诸多在朝实权文武官员,还有与林家作对的闫婕妤的现状……也让他们不敢明着表露分毫反对立场。

席散。

与身旁不算相熟同僚礼别,林黛玉只在原地等待父母。

江洛与林如海很快携手而来。

三人才要一同出殿, 忽听一阵恭敬称呼“陛下”之声,便忙回头看,见皇帝正走过来。

皇帝自行至三人面前,先对林黛玉说一声“免礼”,才笑问江洛道:“师母,正值新年,不知昭昭在家如何?若哪日无事,不如送昭昭入宫来玩耍两日,——母后也想她了。”

江洛与林如海在九月二十九日回京,至今日正是三个月。昭昭只在冬月末时被接入宫中住了两日,回来还没再去过。

皇帝亲手养了昭昭五个月余,为怕她有个闪失,真正是早起第一句便问“林二姑娘睡得如何”,睡前最后一句也会叮嘱警告“定要小心照看”,一日三餐,只要腾得出空来,必是与她一起用,实是连养亲生嫡出的皇子都未曾这般用心过。昭昭骤一回家,他自然想念。但又怕有碍先生、师母与昭昭的父女、母女亲情,是以克制住,三月只接了一次。

昭昭虽然寡言少语,却格外灵慧,世间诸事一点即通,又生得极好。如此乖巧可爱、健康聪明的孩子,太后也的确喜爱。

江洛尚不清楚皇帝对昭昭的“真心疼爱”里有几分是对昭昭,又有几分是对林如海和她,但他都这般主动来求接人了,也不可不应。

她便笑道:“前日昭昭在家练字,还说起上次入宫,陛下亲手教她写了‘君子不器’几句,她练了一个月,已比上月大有不同了。不知宫中哪日方便?我们送昭昭入宫便是。”

——她已是皇帝的“姑母”辈,寻常说话,这声“我”的确自称得起。

从称“妾”,到称“臣”,再到称“我”,竟只过去了三年。

“那便正月初六日,朕让人去接!”皇帝忙笑道,“在宫里住三日,到了初九,再叫人送回家里。”

又说一两句过年的闲话,江洛三人便告退出殿。

能得皇帝在这般场合亲自下龙椅来说话问候,直到出宫,三人身上还围着许多羡慕的目光。

江洛却并不觉得何等荣耀,只有些疲惫。

皇帝和太后眼中,昭昭“乖巧可爱”,她当然不否认自己的女儿乖巧可爱。但她还是更希望昭昭能处在完全自由的环境里,想说话就说,不想说话的时候,也不必“不得不应对”。

九月末,他们才回家时,昭昭的确话多了些。

可他们在家的时间一长,昭昭就不觉恢复到了她春日还没离京的状态。

冬月末,昭昭入宫两日,回来话又多些。

江洛却不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了。

昭昭在宫里说很多话的时候,她是愿意的吗?是高兴的吗?

再换个角度想,是不是一直在家里没有说话的“压力”,昭昭才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多去宫里反而对她更好?

江洛是第一次当亲妈,又从林如海养黛玉上借鉴不到太多经验……所以有时她为难半天,想出一二三四种方法与后续种种可能,最后还是会顺其自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去强行改变。

也或许昭昭既能在家里拥有不说话的自由,又能在宫里得到多说话的“锻炼”,已经是最完美的情况?

回到家时,江洛已经调整好了心态,用平常的语气和昭昭说:“陛下初六要接你进宫哦。”

她不褒不贬,好与坏就让昭昭自己体会吧。

总归孩子在宫里没危险。

昭昭只用点头表示“知道了”,便给妈妈、爹爹和姐姐展示手里的窗花。

她自己剪了一个望远镜,还有一支火·枪。

昭昭:“这里不好看。”

三人便一齐看,果然这一处有些粗糙。

昭昭:“我要再剪一个,给陛下吧。”

过年要带礼物。

江洛想了想,决定教女儿:“那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呢?”

皇子公主们都是昭昭的“晚辈”,不用管。

昭昭没养在任何一位妃嫔的宫里,也不用管。

太后不用说。

而皇后——

皇帝近月又数次强调嫡出皇子尤其是二皇子的特殊性,显然立储之心已定,皇后又是皇帝嫡妻,六宫之主,母仪天下,是昭昭正经的“师嫂”……自然也该顾及到。

昭昭抓着手指想了一会,笑说:“那妈妈教我剪福字吧。”

太后娘娘一对,皇后娘娘一对。

江洛:“……妈妈不太会。”

她本来很会。但这么多年没动剪刀针线……感觉已经忘光了。

林如海跃跃欲试:“爹爹会!”

江洛便和黛玉把舞台让给做爹的。

她正好和黛玉商议:“你下一个生辰正当及笄,是办一办及笄礼,还是只当寻常生辰过去,等二十再办及冠?或是及笄和及冠都办?”她笑说:“左右咱们与众不同不是一日两日了,家里也热闹得起。”

及笄礼虽说是女子独有的成人礼,但“及笄”的含义简单来说只是:这个女人身体发育成熟,可以结婚生小孩了。

再引申些,也不过是鼓励她做一个“好女人”,要孝顺公婆,辅佐丈夫,教养子女……要“三从四德”,要修妇言妇工……

而“及冠”的含义却还有:这个(男)人要开始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可以参军保疆守土,有资格参与祭祀,鼓励他成为合格的晚辈、臣下,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注]

江洛私心觉得,这“及笄”礼不办也罢。

但究竟办与不办,还是看黛玉的选择。

林黛玉没思索太久,便笑道:“及笄礼还是不办了。过五年再说吧。”

她现在只想安心准备秋闱。

她于国不算有实功,是以,即便陛下赐她“在翰林院行走”,她也并不似太太从前积极融入鸿胪寺。

她五日一去,只是坐一坐,看些翰林院的藏书,有人来找,便以礼招待,无人来寻,就自己看书喝茶,时间到了便回家。

翰林院是天下最清贵之处,她身无功名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内有一席之地,不如把精力都放在举业上,三年之后,自会见分晓。

林黛玉已在朝中有职,正月十六便要去坐衙,又忙于准备秋闱,实无空闲,正月里贾母自然不好再主动提出接她来住上几天。

但坐衙日之后,休沐之前,正月十九日,林黛玉还是到荣国府看望,又用了一餐午饭。

贾母已七十有五,这两年头发少见黑灰,几乎已经全白,容颜、身形甚至说话的声音也愈见老态。

林黛玉在上午八点十五分到荣国府,一直陪在外祖母身边说话,直到用过午饭,看外祖母闭目养神,才去与姊妹们闲谈。

贾探春便忙问:“听得平国郡主娘娘新年第一折,是想新开一处衙门,专门负责教授外国语言,培养懂得翻译的人才?”

林黛玉知她想问什么,笑道:“是。如今鸿胪寺中虽然教授外语,却只限于寺内官员学习,官员新到鸿胪寺就任,一门外语不通的竟不在少数,须得寺内先教导三年五载才得以用,着实浪费。母亲便思,国朝既有国子监,各地亦有府学、县学,为何不能有‘外语学校’?且大齐与世间诸国往来愈发频繁,新设一处衙门专为朝廷培养翻译人才,免去朝廷受外国欺瞒,将来更免于地方官员百姓被外国人蒙骗,竟是迫在眉睫了。”

她着重说:“朝廷虽还未议定,却已有七八分准。若果然议定,母亲是女子,鸿胪寺中亦有其他女官员,‘外语学校’自然是男女学生兼收。将来从学生中选拔官员,亦是男女同选。”

“果真么!!”贾探春几乎要坐不住。

林黛玉笑道:“母亲还说,若不许新衙门里有女学生、女官员,将来国外诸多女王、公主、女官来京朝贺,难道要男子随身迎候吗?”

罗刹国便是女皇当政,英吉利、法兰西、佛郎机等国亦皆有女王。

便是倭国、新罗、暹罗等地,亦不少女主为政之时。暹罗现今便是女王在朝。

便不提中国武周女帝武则天,世上又岂少过女王女帝?

贾探春激动得叫出一声:“郡主娘娘——”

虽还无缘得见郡主娘娘尊容,但她心内,已将平国郡主视为神仙菩萨一般!

林黛玉给探春妹妹递杯茶,让她稍安勿躁,笑说:“待事情定了,我立刻着人来这里告诉你,如何?”

探春妹妹已苦学英吉利语两年。果真新衙门建立,收人选官,她便不能在第一轮便被选中为官,至少比一窍不通的男子更有优势。

太太和她都清楚:

既已踏入朝廷,那朝堂之上、衙门之内,不论出身和与她们的恩怨如何,女性官员总是越多越好的。

……

林黛玉告辞回家。

贾母拄着拐杖,亲自把外孙女送到二门。

回房路上,她似不经意问三个孙女:“前几日听得人说,林丫头与谢御史家里的四公子走得近,真似一对金童玉女,十分相配。咱们家与谢家素不相熟的,我又不好问……你们可听你林姐姐说了什么?”

阅读[红楼]林夫人躺赢日常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