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
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

第38章 都是题外话

黄华的老公叫龙得水,原是华西区开发办主任,后来因为一些内部事宜调到事业单位,进入区教研室做领导。

2004年教师聘用考试,出现三个应试考生几乎满分的情况,而且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接到投诉,区里很重视。试卷是省里命的题,题目灵活性很大,并不需要统一口径的答案。试卷密封过程没有问题,那就出在考试前的安保工作上,正在调查,龙主任主动承认了错误,是他收取考生的好处费,提前打开试卷透露出去。至于他怎样拿到答案,语焉不详。

老师是内行,骂三个蠢货,抄答案的脑子都没有还想来教书。怎么抄?死题死答案换词改顺序,活题就要参照参考答案灵活改动。全部照抄照背,也是蠢到家了。

龙主任态度诚恳,有错就认,于是没有上升到司法程序。三个考生成绩作废,龙主任也开除公职,调离原工作岗位,下到华荫镇教研室做了临聘工作人员,不久因工作需要,暂时代理副局长一职。

见过龙主任的人都说他长了一付好相貌,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皮光肉滑,不以职务高低待人,总是一付谦虚谨慎老好人的笑脸模样。大约是不操心的缘故,看着比黄华年轻好几岁。黄华比老公高小半个头,小麦色的皮肤,因为教书操心又不善于调理,略显憔悴。有这样温和谦恭的老公,却奇怪地缺少幸福感,总是一付看谁都不顺眼的模样。把苦大仇深拦腰截断恰恰可以安在她脸上。老公突然跌倒,她并没有遭受意外打击的痛苦,安慰劝导之后反而激发了自己的热情,陪着聊天散步看电影,两个人似乎回到了热恋时光。

龙主任悠然过关,在镇上开辟了第二战场。既然是临聘人员,相对拥有个体经营的自由,与朋友合资经营木材生意,没想到进货不查,投资失败,赔了一百多万;不久又与人合资到下面乡镇经营水泥厂,钱投进去了,设备也买来了,却无法开动。检查机器时发现购买机器的人已经消失不见了,又连带赔了几十万。虎落平川被犬欺,又有人投诉他收取贿赂,坐吃干股。几次调解之后,龙得水认下二百多万元的赔付。

怎么赔?如果拿得出钱来,收取贿赂岂不坐实?

这时候黄华又出场了。潜伏已久的斗志在意外中激活,力挽狂澜,救男人于即倒。

她卖掉了一家三口的商品房,拿出全部储蓄,并找朋友亲戚借了几十万,将这二百多万元的窟窿堵上了。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正常的路数是男人痛哭流涕,从此一家三口齐心协力。情比金坚敲醒渣男回头,家庭和睦,迎来美好生活。

龙主任解套之后依然温和如故,待人和气,不胖不瘦的圆脸虽然有些苍黄,但与黄老师苦大仇深的感觉相比,还是慈祥很多。仕途不利,投资失败,还有可能替人背锅,他却依然云淡风轻,似乎生活的前景依然美好,甚至更加美好。代理副局长之后,不到半年就恢复圆润光滑的模样,很快进入工作繁忙的节奏。首先是回家次数少了,其次是不让老婆儿子去探望自己了,然后居住的地方换了,换到哪了?

“都是领导,不方便让家属过去。有事我回去,你就别过来了。”

只要是老师,天天都有课,请假一次两次没问题,经常请假别说代课老师不愿意,自己也不好意思。黄华要蹲点,找到老公住在哪里,找不到就去纪委投诉,代理局长终于撕下了温和的面皮,出离愤怒了:

“你这个毒妇!我忙工作还不是想早点给你买房?你到处闹,闹到我工作丢了你有什么好处?想把我父母气死吧?你这个毒妇。滚!再敢过来,看我不到学校找你领导。什么人都能当老师,教育怎么能搞好!滚!”

“你下次再敢过来,我就告诉儿子,你妈妈是个泼妇,到我单位撒泼胡闹,让我干不下去了,让我坐牢,看儿子也不认你!”

黄华房子卖了后带着儿子跟公婆住。一年后儿子出国留学。在国内考上一本二本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学习曲线救学的路线,到国外渡金,回国或者不回国以后再说。收拾好儿子的房间,公婆建议黄华搬出去。

“你也是年过半百的人啦,要有自己的空间,天天跟我们两个老家伙在一起,不是长久之计。”

公婆的房子登记在儿子的名下,而且是黄华出的首付。

“首付用我儿子的钱,房子是我孙儿的名,跟你有什么关系?”

“做人要讲理。就你老师那点钱,养活自己就差不多了,哪有什么钱买房?还送儿子出国,还不全是得水的钱。”

“你给我们尽孝,我们也知道,但现在得水又在领导的岗位上,名声很重要,你天天闹着说他包小三养小四,怎么能行?他哪里有钱?他那点钱,还不全赔了?”

黄华愤怒了。

“他根本没有出钱,都是我卖房借钱还的。”

公婆也有理。

“那是你愿意。他没钱还,他愿意坐牢。你愿意帮他还,就别叫唤。”

黄华到单位找领导,以为人人都像她那样早就认清了这个伪君子,不想上上下下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勇于认错,敢于担责,在聘用期间拿着群众的薪水,做着干部的工作,思路新,胆子大,步子稳,绩效显著。

听着黄华痛斥自己男人的悲情,人们都给予了她深切的同情和诚挚的安慰。

黄华终于决定法庭上见。初步调查发现,所谓赔付的两百万,龙得水是拿得出的,之所以不拿是不愿意拿。黄华被他的眼泪打动,愿意共这个苦,的确不是他逼迫的,他理所应当地不负责任。黄华终于知道,十年前他就家外有家了,没有提出离婚是因为有儿子在,老人家心痛孙子,不能让老人失去唯一的孙子。因为是唯一,可知家外之家没有添男丁。

现在儿子出国了,房子也卖了,难关也过去了,还管你干嘛?老女人,更年期,爱闹闹去,我又不是公务员,临聘而已,怕你作甚!

黄华才知道自己白白高尚了那么多年。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发作,偏头痛发作,总之能找到她的病都找上来门了。因为不想碰到熟人,她绕远找熟人介绍到泰安律师事务所。裘江刚刚办好营业手续,尚未挂牌就接到案子,形势一派大好,刚刚启动调查程序,事主突然撤了,转过去给了“慧海事务所”。

找中间人问怎么回事。只是多聊了聊天而已,家里长短的,说些没咸没淡的话。裘江断定意外就发生在这些闲话里,再细问聊天内容,果然说到裘律师的老婆也是学校老师,而且还是重点初中教语文的。祸从口出谈不上,麻烦却大多是废话惹来的。

一般的民事诉讼,自家人打自家人,都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撞到一个办公室的人,可不是我避开嘛。熟人要躲开,但也好说话。裘江定下解决思路,一方面找陈芷汀问情况,一方面调查“慧海事务所”。

怎么听着耳熟,原来前身就是“慧达”。

慧海,取自南朝萧统《开善寺法会》诗:**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又取自敏慧和高振海的名字。真是一举两得。

裘江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地离开,心里起了波澜。现在,自己刚回来,刚到手的一个案件就被中间截了胡,怎能轻易认栽。

陈芷汀不帮他,他还能想什么办法?

又回到柏水县处理手下的一个案子,边思考下一步该怎样走,突然收到敏慧的电话,一通寒喧后,直达黄老师的案件,询问是他又要回去了嘛。

曾经的情怀虽已逝去,毕竟还是有过曾经,没有发展成仇人,怎么说也要叙叙旧吧。敏慧如此势利,就是当他们的曾经只是儿戏。

裘江非常恼火,他恼火的不是“儿戏”——也许的确有点,他恼火的是敏慧一付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且理所应当的语气。还没发作突然觉得有疑,心里有窃喜在蠢蠢欲动。听敏慧的话里句句后面跟着刀子,似乎也被人截胡了。他沉下心,针锋相对之后保持风度听敏慧讲完,之后才边想边说:

“这个案子有点复杂,其中有很多关系还没捋清,事主有事瞒着不肯说,刚调查到一些隐情她就撤了,前期付款也没要。怎么,你接手查到什么了?”

他知道敏慧很想问:你查到什么了?但她不会问。

果真,敏慧欢迎他回来,说今天去拜访,关门没有人。问什么请大家庆贺开张大吉,裘江松口气,说正在等吉日开张,到时一定请您大驾光临。目前这边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

呵呵。一笑而别。后会有期。

这样看来,必须回去向老婆认错。

裘江有点烦躁。他又开始零零星星得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梦了。梦中隐约的不明画面总是想唤醒那些沉睡到快要死去的信息。这让他心中沉甸甸地不舒服。那天狠心走后,陈芷汀没有进行电话死亡Call,涂亮也没有来电追问。裘江自认不是狠心的人,因为担心她心脏病突发在家里出事,还冒了几次冷汗呢。但他依然忍着没有联系陈芷汀。他想让她自己做决断。

男方出轨,感情破裂,明智的女方提出分手。这样可以少多少事呢!不用撕破脸闹得难看,又能在儿女面前有个体面,朋友圈不散,老人不怪,从此一别两宽,偶尔见面还可以相谈甚欢……男人都是这样想的!

以什么理由呢?聚少离多,感情日淡?只有这一个借口了。为此目的着想,他反而不能急着回去。等吉日再开张营业吧。这个理由很好。当然了,吉日很多,但我请的风水师选定的日期不是随便哪一个就可以的。

想清楚了,裘江安慰自己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怎么就能气得病死呢?教书的人都有一颗坚强的心脏,一片广阔的心胸,一个通达的大脑。想必她过一两天就想开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跟他联系。

那么——确定要离嘛?

裘江又沉甸甸地高兴不起来。

他看见秋天的原野上有一只忽上忽下的风筝,在劲风的吹送下,渴望挣脱牵引的丝线,又担心飘忽的命运在狂风骤雨的激情中突然坠落……一个小小的人儿在风筝之后追逐,她的声音被狂风撕扯成一绺一绺……爸爸——爸爸——小小人儿顶风冒雨追着风筝在跑……爸爸……爸爸……

裘江莫名地心酸眼涩。一滴细小的泪珠悄悄挤出单薄的眼眶。

陈芷汀准备下班时张健正把她叫住,摆头让她出来去阳台屋角背人的地方。

越是不想招惹事事儿反而断不了。古人不是说“夫惟不争则莫能与之争”嘛?古代他老人家说的是荣誉,不是麻烦。大约麻烦是越躲越多,非得挺身向前解决了才能跨过这个坎。

人生的麻烦可以用洪湖水浪打浪来形容,在高低起伏的曲线上,麻烦也随之跌宕起伏,在每一个跌宕的间隙有幸福在夹缝里成长。

怎样才能避免麻烦只有幸福呢?似乎很难寻到可供借鉴的人物。倍受推崇的圣贤哲人、英雄领袖、文人巨匠,哪一个不是麻烦重叠的人生?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等到再无麻烦上门的时候,人生之路基本就到尽头了。对于普通老百姓,生活更是不可能静如止水。如果有这样的人生,那就是一潭死水。这样看来,有麻烦也是一种幸运,至少证明你尚在人间且有面对麻烦解决麻烦的作用。

成绩分析表上的班级成绩排名让陈芷汀有点意外。虽然梁进发没有参加数学考试,但对班级的影响不大,一直与4班紧紧咬着的8班排第四。她问潘小琼:“我以为你们会是第一呢,怎么排第四?”

“电脑统计的,不会有错。我们要努力呢。”

期中考排在前面没意义又有意义。没意义是因为期末考试才是关键,有意义是因为往后的日子压力会小一点。现在流行说法是活在当下,当下日子好过最重要。

岳晓明看到语文成绩脸色不好看,他一直希望拿前三的高分率只排第5,还是最好成绩。开学初的自主性考试他为了给学生鼓励,改得比较松,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排第一,成绩一出来就直叫上当了。气愤陈芷汀和袁诤狡猾大大滴,怪自己没把自主性考试的成绩当做战术问题来对待。

安慰安慰!一开学不兜头泼一盆冷水让学生清醒,反而去安慰他,告诉他放了一回假你还是不错滴,结果就是他们依然生活在梦乡里,只把老师扔到了寒风中。

自主性考试是检测学生在假期里的学习情况,成绩好可见学生在假期里没有放松,如果学了半个学期成绩掉下来了,那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你是怎么教的?学生回家自学考第一,回来你教考倒数?

岳晓明点点陈芷汀,气愤她没有提点自己改严格些。陈芷汀笑说:“我哪有你那些鬼想法,我只想着开学初不给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看到差距,怎么会奋起直追!”

岳晓明点点头:“是啊。——看看别的班,自主学习成效显著,看看你们,在学校老师管着,还能考前三,回家自己学,排倒数。你在弯道看风景,别人在弯道超车。现在不奋起直追,还待何时?!”

岳晓明叉着腰,学着陈芷汀的口气教训虚拟的学生,陈芷汀笑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指着岳晓明叉着的腰说不出话来。

“我……哪有……像这样……”

“是呀。”岳晓明合拢像圆规一样站立的两腿,收起像三角架一样叉着的手臂,右臂拢一下左臂,再换到左臂下面,左臂竖起,伸出几根手指放在嘴边,低头侧颈含羞一笑。

荣耀刚好走过来,哈哈笑个不停,连古板认真的刘汉林也忍不住呵呵笑起来。

“可见平日里不能太狂,狂妄没有好下场。”

岳晓明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把学校的分析表扔一边,拿出袁诤打印的小题分,细心比较自己班的差距在哪些题目上,比较完上教室寻衅发飚去了。

成绩分析会上,吴主任和毛校长旁敲侧击地提醒老师们要善于保护自己,献爱心也要适度,不要给小人可乘之机,影响了自己影响了学校就得不偿失了……等等等等。大家都知道提醒所指是谁,默默扫一眼陈芷汀。陈芷汀低眉看分析表,手上写着什么。

毕竟是优班呢!看到陈芷汀古水无波的面色,李级长和吴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在散会之前又表扬了4班。

张健正从民间途经听说了一些有关潘小琼的事,知道8班在和4班拼,于是找陈芷汀分享一下。

8班班主任潘小琼是从镇上调进来的。听别的老师讲她曾经是个很优秀的老师,所以才能够从镇中学调上来。但据胡乱传来的说法,她的调动另有玄机。说是玄机,但人们通常只把尚未可知的谜底定位于两个:关系与交易。

潘小琼来自贾汾镇。贾汾镇因为学校的一件丑闻被叫做“假分镇”,镇领导非常生气,因为镇里有一家带“汾”字的酒业,不能因为学校的一件小事影响镇的形象,那件丑闻被压了下来,知道的人不多。

贾汾镇在几次镇统考中都名列前茅,学校领导倍感荣耀,就在学校一把手要调离工作岗位荣升某区中学副校长时,一封投诉信将光荣改写。信中说,贾汾镇在每次统考中都做了手脚,每一个考场的第一个学生的答题卷上都有特殊标记,改卷老师会重点关注这些试卷,于是取得第一的好成绩。有关系的拼信息,没关系的拼兵法,各显神通。学校默许,又不让老师负责,何乐而不为?想做总有理由。问题出在潘小琼身上。她老公在区里工作,夫妻虽说不是两地分居,但工作一忙一两周不见面也是常事,她想调到区属中学,结束两地分居的局面。凭借自己优异的教学成绩问题不大,但校长以她是学校的教学德育双骨干为由没有批准。她做级组长,向校长承诺她负责的这一届放一次“卫星”,取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希望校长看在她为学校荣誉做出的贡献上同意她调离,校长答应了。到了期末考试,她不想自己年级搞这种“三脚猫”的游戏,想硬碰硬,看看自己所带年级在全镇教学质量评比中的真实水平,学校没同意。这种“三脚猫”的招数搞初一初二和初三模拟还行,因为期末考和模拟考都是各校独立装订答题卡,涂涂划划没有人查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其中不光改卷,装订试卷都是一门学问:

先用钻孔机在试卷缝合线标记的圆孔处打洞,然后用粗白线缝合,再粘好封面。曾经有一所学校为图省事,用大号装订机装订,老师们统一改卷时发现有另类试卷,边改边问,运用排除法查到可能是东正中学,有几个不怀好意的组长提醒同事注意绞杀,结果那一年东正中学教学质量全面滑坡。学校领导坚决否认此事,开会力陈是我们的教学质量下滑导致教学成绩下滑,与试卷装订没有关系。第二学期励精图治,果然中考打了翻身仗。据说那年初三老师与兄弟学校开玩笑说,多亏你们打压我们,我们知耻后勇破釜沉舟,你们自欺欺人骄兵必败;还据说被开玩笑的兄弟学校领导黑着脸,十二分的不悦——这是很愉快的题外话。

中考和期末质量检测都创辉煌后,教务员中有个叫小寓的年轻人跟岳晓明八卦,透露因装订另类导致期末质量检测下滑是我校实情。刚调来的向南海主任以前负责德育,第一次搞教学统测,看着一堆大针白线浆糊,觉得好笑,下令用大订书机装订,提醒他这样不符合规定,他大手一挥说:“线和钉都包在保密封条内,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区别啦,翻开答题卡,露白不一样嘛。

这一届中考结束后,全区统一改用订书机装订试卷,向主任心有余悸地走到教务处不耻下问:“真的不用白线缝合啦?”教务员告诉他领的考试用品里已经没有大针白线和浆糊了,指给他看中型装订机,他才拍拍心口放心走了。几个教务员笑得嘎嘎地。据说岳晓明“嘁”了一声就走了。在这方面他的笑点高。

又过了两年,评卷系统革新,所有阅卷全部在网上进行,老师集中评卷,继续革新,期中期末考试也全部网上扫描,评卷老师也不用集合到固定地点阅卷了,只有中考例外。这也是题外话。

回到潘小琼的脑回路上,非把题外话拉入正题不可!

阅读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