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
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

第51章 饿不死

周一醒来天已大光,陈芷汀猛然坐起来,痛感立即从小腿漫延上来,恍惚想起似乎非常遥远的事事非非。清早裘江做早餐的声音,真真走时道别、关门的声音,裘江走前回到卧室门外欲进未进沉重的脚步声……

陈芷汀闭上眼,入耳是窗外清越的鸟鸣,深深吸一口气,放松肩颈,慢慢走去洗手间,又回来躺下,轻轻松口气。身闲心不闲,又想起梁进发的事。

原计划周六去他家没有去成,现在伤了腿,另外找时间吧。无论如何要跟梁进发谈谈,还有他那个妈,不,跟他爸谈,即使他不在我们学校读了。听说他爸爸的手术很成功,却因为妈妈不给钱后面断了药导致恶化,重新制定手术方案后他们不结账,也不打算出院,在医院走廊里躺着耗时间,要让包工头付医药费。梁进发什么都不知道,问他,说去了一次医院看爸爸,妈妈不让去了,不能耽误学习时间。她在家长会后给梁进发爸爸打过一次电话,聊了梁进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犹豫了一下没说别的,之后再没联系。

她仔细想好下次什么时间去,怎么入题,怎样表白,才能做到让学生和家长都不误解她和学校。想得很具体了她微微笑了。

完美的结局一旦穿越想像之门就立刻如孔雀被兜头淋一身烫水剥去羽毛。脑海中上演的剧情永远不会在生活的大地上复活;假如复活了,剧情往往走向反面。完美的爱情都是文人的自恋,圆满的结局都是不圆满的欺骗。陈芷汀忘记了父亲的劝诫,只有做才能看到结局,想永远没用。

思虑得来总是虚,先行一步始见真。

陈芷汀安顿了这颗心,又想起小杨的事。

小杨上周四又高兴一回,因为梁进发没有参加数学考试,她将因祸得福。

学校的效绩工次改革方案在期中考结束后顶着压力通过了。所有学校都在推行,既然是必然要进行的改革……改革嘛,总有压力和阻力,也总有益处和不足。十全十美等于一成不变。王安石变法还有利有弊呢,苏东坡欧阳修一众“大家”全部被贬,而在座的,连苏学士指头的高度都没有。改革是“促进”还是“促退”自有时间检验,时间检验是正确的自己反对就错了,时间检验是错误的自然会进入下一轮的革新。新生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好啦!目前反对票共计——”贾晴主任热情洋溢地宣布反对票数——

“22票!那就是说,只有22人不同意今天讨论的方案,其他的代表全部同意,那么,通过率就是——百分之六十六点五!绩效改革方案顺利通过!老师们辛苦了,现在请校长讲话,掌声欢迎!”

等待已久的代表们用力拍掌,格外显著的喜庆提醒校长赶紧下班。

何校长只强调既然同意了,教工会议上要依然保持一致……

绩效方案一出台,潘小琼8班的退步即刻显出成功的胜算,杨洋的愤怒也变得多余。福祸相倚真不虚。

陈芷汀散会后找了个安全的角落打给徐珊,向她汇报学校新动向。

“我想知道小佰他们,都一样吧?”徐珊有气无力地应付着,“小佰要扣老师钱了,老涂前面的铺垫白搭了。如果扣了老师钱,这头孙子又要去装孙子了。”

陈芷汀跟着徐珊想了想真真,应该不会扣老师钱,估计也不会给老师加钱。能给老师加钱那得多天才啊。像钱森林,赵雅婷,那是工资卡的双保险;刘恺佘晓凤都为难。真真不扣钱就行,向加钱努力吧。

问题跟着脚后跟就来了。

通过之后校办将方案放在学校校务网上,有老师周末认真解读了一遍,对比可能发生的意外,立刻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回到学校几个数学老师加政治老师凑到一起研究分析。

绩效工资方案总体原则是以进步来合算奖金。比如说期中是第一,期末还排第一,起点就是终点,100分,不多不少,退后一名减10分,而如果你进步了,为了鼓励进步,进步一名加20分。按小杨这次期中考试的名次来算,因为有一个零分,她教的4班平均分退步了,可喜的是让她退步的学生转学了——白挨了顿骂。按常理出牌,她应该好好鼓励一下这位考0分的同学哩!

拔出萝卜有了坑,如果初三补位,这节骨眼上进来的都必须是优秀学生,不补位少了分母也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她的名次铁定“进步”。老师们按她班上原先的排名算,用来对比陈芷汀,可能就是100比200……月工资扣去500元用于绩效工资奖励,按扣掉的钱来算,平均数是3000元,陈芷汀是第一,可能拿不回自己的钱,小杨则可能成为领先的个别人。

被解读的小杨终于开心了一回。塞翁失马真实版!但她对梁进发依然没有好脸色。

虽然大家觉得这样改不够完美,但也没有对谁不好,心安理得默认了,可是突然之间,杨洋因为拥有一个意外0分而预定了多得奖金的可能,几个老师联合起来想要修定已经通过的绩效工资方案。

陈芷汀还是有点不明白。首先是因为小杨的缘故大家联合起来反对已经通过的方案,换句话说,假如不出现小杨的情况大家就没问题了;其次她不认为会出现这样荒唐的结果。保持第一有多难,领导不可能不知道,考试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的,世界冠军也不能保证次次比赛拿第一!难道会因为我由第一降到第二,我就成为退步老师?这就如同爬珠穆朗玛峰一样,游客从三千米爬到六千米,专业运动员从七千米爬到八千米,国家队从八千米冲顶,爬到山顶不许再下来?能一样嘛?

事实上,不仅一样,冲顶的同志将成为失败者。登上珠峰的同志们挂好国旗从山顶下来应该得到批评:

看!人家爬了三千米,你们拿着国家的补助却只爬了几百米,而且到了山顶竟然不再前进了!

张健正带着郁方平、韩敬权、张伯明来找陈芷汀,动员她就小杨的个例找校长谈奖励方案的不合理处。陈芷汀刚上完两节课,马上要上班会课,走路还是一瘸一瘸的,路过的老师顺口关心一下,就去忙手头的事了。

张健正对自己拒绝陪同去红灯区的事似乎已经忘记了。一天要当一年用,昨天的事基本上是去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上来就提钱的事。陈芷汀面上淡淡的。疼痛提醒她伤害在不久的过去。

方案的细处不清楚,但有一点她听明白了,第一只能永保第一,退一名就是没成效,可是,第一再往哪进呢?方案是鼓励后进,只要进步就有奖金拿,进步越多奖金越高,至于一直保持优秀的班级和老师,教学成绩突出,在最后中考奖金中将拿到比成绩不突出的老师高的奖金,在绩效奖励制度中少拿点是应该的。

这有点绕不出来。

优秀多拿是应该的,因为优秀可能在终点多拿奖金,中途赛就得少拿,是这样吗?

陈芷汀头晕脑涨,绕不明白。郁方平有点不耐烦,说你不用搞得很清楚,因为零分出在你班上,你跟我们去开个头,说一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剩下的话我们自己讲。

“你们直接去讲不好嘛?”

“事出在你们班,班主任不开口,我们师出无名嘛!何况你是优秀教师,次次中考第一,你说不合理校长才会重视嘛!”

张健正小心掩藏自己的小算盘。这次行动的矛头指向杨洋,说是对事不对人,但有人受冲击总会演变成针对个人。他不想出面。

陈芷汀不去。张伯明对小杨特别有意见,抢时间抢不过她是自己不跟女人斗,可气的是学生也把数学放在物理前面。那怎么能行?数学是基础学科,物理可是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伯明不明白学生的排序有他自己的原因。小杨的复习原则是普遍撒网重点选罗,撒网时大量刷题,选难点时全靠自己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选重点时要在各校的模拟试卷中进行预测。学生必须先完成练习才能跟上杨老师的节奏,跟不上不仅要挨骂,还要被罚,还有可能通知家长。学生又敬又怕。张伯明搞了几次押题讲练,学生也跟着抱侥幸心理:物理不用大量做题,张老师押题很准,考前认真听讲,把老师押的题听懂会做,就万无一失啦。平常作业不免马马虎虎。张伯明只想着是数学抢占了大量时间,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到班主任处告状,陈芷汀也没办法解决。

张伯明想利用眼下的问题解决之前的时间问题,抓住张健正站在后面的机会,向陈芷汀施压。若是陈芷汀不配合,立刻瓦解统一战线。

张伯明一向不懂得绕圈子:

“陈老师,你可以不管,那我们以后就争取退步,只有先退步才有进步的空间。再说了,这件事你不争取后来就是分指标的事,按进校成绩分几个班差不了多少,可如果按初二期末成绩分,你班上将比平行班多出六七个指标。你提高了班级成绩不落好,还有可能害死大家!你看着办。你不争取以后我们全不干了。”

“再说了——”张伯明的眼珠闪烁。“你不愿意帮别人,以后——谁又会帮你说话呢?”

站在后面的张健正想用目光戳进张伯明的后脑勺。邀请变威胁,还怎么谈?谁叫上张伯明的?张健正后悔得想抽自己一巴掌。

陈芷汀不会说狠话,心里冒烟也不往外喷火,但谁也妨碍不了她将对抗转化成漠视。她将小腿放好。原计划没有别的事就请假回家休息,一进学校就泡汤了。几圈走下来,裤子磨着伤腿的部位火辣辣地痛,只好将裤腿缅上去。不好看就不好看吧,正好提醒找事的人注意。

她低头改作业,用漠视回戗张伯明。不过看着小杨受益心里不忿,拿别人当枪使。作为班主任,跟课任老师起争执不好。陈芷汀嘴上不说狠话,手里哗哗翻作业。

张健正不出面不行了,伸手拉过张伯明:“就你乌鸦嘴,一边呱呱去”,又打圆场说,“陈老师身体不适,别给她添堵,我们再合计合计。”

张健正看看办公桌下陈芷汀翘在塑料箱上的腿,眼神滞重,想问候一下,到底没说,犹豫一下带着几个人走了。

陈芷汀对张伯明有看法也不是私人恩怨。合作中有一些说不上台面的琐碎事情。

老师们风传很久,不管大考小考张伯明都要去弄信息,期末考试教育组统一安排,时不时有一两个教研员这里放点水那里搞点预测,拉拉关系网就算了,月考单元考自己学校练兵都不放过。一般学校开始印制试卷时,会在油印室外挂个牌子,老师们自觉不进入,进去也不会去看试卷内容。

看了咋地?透露给学生?那才是有毛病。教坏学生最后坑的是自己。

张伯明不在乎,时不时地找理由进去,堂而皇之地复印东西,于是有老师偶尔看到张伯明在翻刚刚印制出来的考试卷。开开玩笑也就算了。有学生传言张老师押题准时备课组长司空咏春想到这一幕,含蓄提醒学科老师注意。含蓄就等于没说。张伯明没有听懂,以为还有人像他一样偶尔翻了翻呢。司空也是醉了。

想出成绩,正确的作法是什么?

——留堂!再简单不过。

学生不吃自己也不吃。这还是钟副校长带着大家学先进学来的。留堂在学校都是常态,但留到吃不上饭还没有家长投诉就是新生事物了。

新学年开学头几天,教育局通报表扬了镇上的一所初级中学,连续三年稳居全镇前两名。何校与新任校长关系不错,从提高敬业精神出发,建议初三老师前往学习,看能取到“真经”不。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区属算个卵,自然要取真“精”。男老师互相打趣。钟校长对他们去镇中学取经有戏谑的心态不理会,带领语英政史四科老师浩浩荡荡出发了。

先听历史和政治。老师先讲十到十五分钟,发下练习卷开始讨论,然后每一小组做一道大题,完成后选一个同学读出最好的答案,老师指出错误进行订正,随即发下答案,读读背背,合上答案再发一张同样的练习卷,重新做一遍,不过关的留堂,背完再考,提高一分是一分。一节课很快结束了。

如果做的练习题与考试的试题不重合,老师说了,没关系,你觉得你背的哪一题像就写上,反正不写也没分,写错了也没分,搞不好打个擦边球,或者改卷老师懈怠,稀里糊涂给一两分了,每个同学多个一两分,全班成绩就上去了。

怪不得他们的政治历史一直在前两名呢。以前是“瞎猫撞上死老鼠”,现在是“瞎猫只撞死老鼠”。教法有新意,态度也坚决,自信满满。不服真不行。

面相老实敦厚的历史老师兼备课小组长咸宁叫住一个学生,问:“历史政治课有意思嘛?”

“没意思。”

“老师讲历史故事社会动态嘛?”

“不讲。”

“老师讲什么?”

“选择题,名词解释,主观题客观题。”

“你喜欢听嘛?”

“没所谓啦。反正一直都这样。”

“你不理解怎么办?”

“背下来就可以啦。”

问话的咸宁会心一笑。

听完课,上课的骨干教师介绍经验,说她出成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天天留堂,学生不吃自己也不吃。

“那肚子饿了怎么办?”

“没关系。一顿不吃不觉饿,两顿不吃饿不着,三顿不吃饿不死。时间一久,学生知道我的课堂内容必须当天过,留怕了,也就认真了。”

“那家长不——投诉嘛?”咸宁流露出投鼠忌器的模样。

“不会的。留他孩子是为他孩子好,这点家长还都明白。再说了,被留下的学生也不敢把上课内容不过关被老师留堂的事告诉家长。没问题的。”

“如果告诉了呢?”

“家长若是不愿意,以后所有学科都不留他的孩子。全都不留。让他自己带回去过关。”

不亏是镇中学,学生糙,不怕挨饿;家长也糙,不怕孩子挨饿;老师拿不给吃饭做镇山宝,倒好弄了。

上课老师憔悴的脸上露出谦逊的微笑。岳晓明撇撇嘴。钟校长咳嗽一声,将“三不饿”经验又重申了一遍,说好!

“老师们,如果我们也有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成绩何愁提不高呢?”

东正中学的语数英物化在全区排名都名列前茅,只有政治历史小学科时常垫底,时间也给了,老师也拼命了,怎么都搞不过镇中学。何校让下来学习也是有原因的。语文英语也可以学习经验,更上一层楼。看看课表,历史政治比东正中学多了1.5节课,再这样革命加拼命,不赢没天理。

“什么年代了!死不死的。”岳小明轻轻嘀咕。

“有感受嘛?有感受交流嘛!”

钟校长面色和悦,笑眯眯地将嘀咕化解。政治老师郁方平看到领导含笑的目光扫过来,干脆直起身子问:“我的意思是,学生学了这些东西能记住多久?”

“能记到考试就可以。”

“那考过试了呢?”

“忘了就忘了呗,反正也没用了。”

“噢——天天留堂,忍饥挨饿,学的这点东西嘛用没有?那——这么搞值得嘛?”岳晓明又流露出质疑的神情。

“怎么会不值得?学生拿了好成绩回去,家长高兴,孩子高兴;我提高了全班平均分,班主任高兴,我也高兴;学校因此稳居全镇前两名,校长高兴,领导都高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怎么会没用呢?”

骨干教师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提问的岳晓明和郁方平,颇有林黛玉为刘姥姥进大观园命名为“携蝗大嚼图”的刻薄。

“你知道我们学校排第四时与第三名差多少分吗?0.01分!如果不是天天中午留堂,哪里找这0.01分?现在我们政治历史排第一,总平均分与排第二的学校差距是0.2分。进步了十倍不止。不靠死拼硬干哪里去找这0.2分?稍一疏忽,满盘皆输!”

“会不会有运气的因素?”咸宁非常谨慎地接了一句。

“运气?我们连续三年排前两名,有这样的好运气,那真是交了大运呢。”

大家都配合着笑起来。骨干教师为自己意外的幽默很开心,笑得脸都红了。

郁方平点点头又低下头,岳晓明在旁边接嘴,“听您教导,我也高兴”。钟校长没有再把目光扫过来。回去的路上,老师们等着钟校义正辞严的教导,他却摆摆手说:

“镇上的老师就这样,很直接,很勤奋,也很功利,他们不抓数理化就是因为搞不过我们,于是专攻副科,争取进入前三。有用就学学,没用就听听,我们的教学方法人家也未必会全接受。”

郁方平一下激动起来:“校长,这样死搞活搞,学的那点东西只为了考试,这是教育嘛?一节课,只讲十分钟十五分钟?讨论是精华,我承认,我们学,其他时间全部背答案。管你理解不理解,背!管你是对还是错,抄!管你会做不会做,写!这是教育嘛?学生还有潜力嘛?还能爱学习嘛?换了我,上了大学也不爱读书了……”

“淡定淡定!”

“你蛋的——定点!翘什么尾巴,听领导讲话。”

张健正终于发话了。大家全笑了。因为政治经常垫底,郁方平作为备课小组长,在外学习总是很低调,低调的积累量变为情绪会经常性地突然失控。

“这是何校的意思。我们能学就学,不能学就当一次散心。”

老师们又笑了,这心散的,回去加班改作业,还得把调给数理化的课要回来。

“我们学校,肯定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高中部输送人才,若没有潜力,高考光荣榜上没有从我校考出去的,就不算成功。为了保证成绩,有些方法,比如留堂,堂上讨论堂上练的方式,可以适当取用!”

钟校长颇为自己的幽默和总结高兴,大家跟着笑笑点头赞同。

既然学校赞成并支持“饿不死的留堂”,回来就有老师开始实施,德育处不同意,坚决要求不得超过吃中饭的时间。下午还有课,万一体育课晕倒一两个,还是学校的事。

“再者,强调一点,学生吃不上饭我们家长会投诉,真的会投诉!他不会为了成绩让孩子挨饿,饿出成绩来他依然会投诉你。请老师们务必记清楚!拜托了!”

吴主任情真意切。据道听途说的消息,为“饿不死的留堂”方式,德育处与教务处干了口水仗。

陈芷汀初一就有留堂的习惯,她一直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默写、周测、单元测不过关的即刻留堂,每次十个左右,留下十五分钟,不耽误吃饭。学生也习惯了。这次学习之后,留堂的老师一下增多,学生也增加了,文理全要留堂的就有一二十个,她只好减少自己留堂的次数。

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情况时得知,只有物理没有留过堂。她专门留下一个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让物理课代表钱森林告诉张老师,可以留物理的“跛腿生”,钱森林回来转达,张老师说不行,他要回家买菜,如果要留,他给试卷,让班主任和课代表负责看学生做题,做完了互相改。

“但我不行,老师你知道,我所有的时间都有安排。”

钱森林面无表情。陈芷汀当然知道。让他做学习委员也因为这是个闲职,物理课代表是他自己愿意做。钱森林的成绩在班里排第一,担任班干部有助于他评优,他不愿意为同学服务、不愿意做老师的小助手都不是重点,重点是“4班的学习委员考试又排前10名”。

陈芷汀心里有气,把留给物理的时间自己用了。张伯明得知后说:“假模假样的,还说给我时间。”跟在钱森林后面的赵阳春立刻转告给班主任。

“老师,物理老师说你假模假样。”

“如果不能传好话就不要传话!”陈芷汀扭脸瞪他一眼。

赵阳春吐吐舌头跑了。陈芷汀心口痛了几分钟,在张伯明面前黑了一天脸。

张伯明想出成绩但张伯明不留堂,他喜欢打听信息,言语之间总是流露出跟某某领导很熟很铁的样子,老师们大多是好好先生,管好自己的教学,别人的招数想学学,不想学听听就算了。陈芷汀听学生讲,张老师每次考试都能押到题,总是担心物理成绩有水份,万一真刀实枪上考场考个稀里哗啦,害了学生也害了班级。心里烦他又不好明讲。

今天这样讲话,陈芷汀也是有脾气的,不给面子的方式就是给脸色看。

去年有一项改革措施是按工作量核算部分工资,语数英三科的折算的系数是1.4,物理化学是1.2,政治历史地是1.0,其他体艺电脑等学科是0.8。在学校做过二三十年的老师都知道这是十几年前实行过的结构工资。新瓶装陈酿,喝过的,差不离。就要通过时,张伯明不同意,要和语数英三大学科并肩。

“语文和英语有早读。”

“有早读怎么啦!给物理也可以啊,我愿意上。”

“不是你愿意上就可以给的,这有教学规律。”

“什么规律啊,别说得那么神秘,给谁谁都能上。再说了,数学没有早读为什么也是1.4?”

“数学的教案比物理多两节。一个星期语数英是六个教案十二节课,你们是三个教案十二节课,不一样的嘛!”

“什么教案啊,别给我说这些。现在谁备课,不都是网上下载了拿来就用,根本就不包含什么工作量问题。”

何校当时就黑了脸。各科备长不愿无辜受连累,七嘴八舌发言表态:我们不是网上下载了就用的,我们每节课都认真准备,网上下载的只做参考。网上一下载就用,那怎么能行!

何校最反感老师从网下下载了课件不编辑整理就用,凡是推门听课发现老师对课件不熟悉,课件在实用中问题较明显,如:PPT太花俏,颜色众多,字体小于28号,排列过密,详略不当,或者重点内容反复以多种形式出现,动画或图片压过文字表达,如此等等,往往中途走人。

各备长抓紧时机依次现场表态。洗白白要在当下,过了这村没有那店。

“好了!就这样了。还有什么问题!”

发言的老师突然看到钟副校长瞪了张伯明一眼,豁然大悟。物理科组长兼备长司空咏春脸色阴沉,散会后就见她叫住张伯明说着什么。一会,瘦俏挺拔如玉米杆的司空带着垂头丧气像刚出土的土豆一样的张伯明向何校办公室走去。

物理一直是学校的强项,司空又厉害,怎么允许张伯明给小组抹黑?

这样的亏吃了几次,张伯明还是喜欢乱讲话。“吃一堑长一智”也要看对什么人,多数人吃一百堑也长不了一分智。

阅读一个女教师的七色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