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

第二十七章 三大拳头产品

“瓒哥儿,你来看看这样放行不行?”濡水支流边上,十余名木匠和铁匠正在忙碌,将一支巨大的木轴立在了河岸边,木轴上下各连接了两个卧轮,下轮上有叶板,接受水流冲击而转动,上轮连接了一个转轴,通过齿轮结构,上轴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转轴转动。

转轴上连接了一个连杆,连杆另一头连接着一个卧轮,卧轮实际上就是两头做轴,可以转动的一个长杆,长杆另一头也是一个连杆,直接连到岸上固定着的排嚢。

当整个装置动起来时,下轮带动上轮,上轮带动转轴,转轴带动连杆,连杆通过卧轮拉动另一个连杆带动排嚢鼓风,风力之大甚至可以把成年人吹个趔趄。

其实这几个装置在我国早期就已经发明了。排嚢不用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早期排嚢用人力,后来发现人力不够,就用了马力。

到东汉建武七年(31年)南阳太守杜诗第一次使用了水力鼓风,在魏晋时期得到推广。元代王帧在《农书》中有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上轮所用弦通缴轮前旋鼓,棹枝一侧随转。其棹枝所贯行桄而推挽卧铀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公孙瓒在这里做了几个改动,比如上轮与轮轴间本应该用皮带联动,但他手头上实在没有足够的皮革,连皮囊都是直接委托佟衡购买的,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了齿轮机构,再比如卧轮应该用足够长的木杆,也该用了短木杆。

改动的后果是整个水车不断发出“砰”“吱吱吱”等各种各样的噪音,还好最终鼓风效果还算看得过去。

损坏率比较高之类的副作用,公孙瓒也就暂时无视了。

另一边,竖轮水车也被造了出来,放在更小的一条支流上,竖轮水车主要是用来取水,通过打通了关节的竹质管道将水集中在一个个大瓮里。

水车取水到后世还能在某些景区看到,原理比较简单,就不赘述了。

有了足够的水资源,一样重要的资源就可以生产了——焦煤。

同样挖一个地窑,深四到六尺,窑壁夯实,在最底层先铺一层选好的精煤——别问怎么选的,公孙瓒也不知道,只是赖喜说这就是最好的煤——点燃,再用精煤把土窑填满,泥土覆盖其上,留出排气孔,烧个几天,等排出的烟气变少之后用水浇灭,挖出来就可以得到精煤了。

炼焦技术在我国宋元时期已经普及,实质上就是去除煤中的一些杂质(主要为硫),让碳元素的含量更高。

经过炼制的焦煤燃烧更充分,杂质更少,可以直接用于冶铁了。

后世的时候更多是使用干馏的方法炼焦,副产物就是煤气和煤焦油,此时工艺实在达不到标准,就不谈了。

得到了焦煤之后,公孙瓒发动村民和铁匠们开始制作另一个重要建筑:炼铁高炉。

高炉的制作本身并不复杂,先确定一块平地,夯实底部,用砖块筑起一个下大上小的类圆柱体,再用加入了碎草,经过反复揉捏均匀后的粘土糊满整个炉壁,厚一尺余。

用火将粘土烧干后,高炉便算筑好了,高近丈,下直径九尺余,下方有预留的通风管道和出渣口,通过陶管和排嚢相连。

到这里为止,所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公孙瓒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炼出的第一炉生铁——虽然具体的冶炼过程也没他什么事。

铁匠们带着村民把佟衡带来的铁砂进一步粉碎,和灰石粉以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什么?你问我什么叫灰石?就是烧石灰的矿物,到处都是,主要是做助溶剂,还有结合铁矿石中的杂质形成炉渣的。

先把焦煤填进炉中,同时用粘土封住出渣口,点燃焦煤,等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按照一层焦煤一层矿粉的比例逐渐填满整个炉子,之后的熔炼的过程会持续数天。

在熔炼期间,鼓风是一定不能停下的,也幸好是水力鼓风,河不停歇风就不会停歇。每隔一段时间,焦煤会燃烧完毕,落入炉底,这时候守在一旁的铁匠就会从炉顶添一层矿粉和一层焦煤,这个过程同样是不能停歇的。

等到铁块和炭灰越积越多的时候,铁匠会依照自己的经验判断是否熔炼完成。当他们觉得熔炼完毕了,就会快速打破出渣口,让烧熔的炉渣流出来,同时取出沉积在炉子中下部的铁块。

这时候的的铁被烧的白热,呈现海绵块状,质地柔软,可趁热用凿,钳子和锤子将铁分为数块,趁热赶紧送入炼铁间。

炼铁间是一个小砖房,旁边放着一个同样用砖和粘土制成的炉子,和排嚢相连。铁块趁热送入了炉子之后,铁匠宽衣解带……哦是上衣,裸露出了长满肌肉,同时也满是疤痕的上半身,一人持钳,一人持锤,准备给铁块一顿毒打。

拿着钳子的助手将依然是白热的海绵铁从炉子里钳出来,放在了青石制成的锻台上,手持铁锤的铁匠高举铁锤,一次次砸下,铁块被砸成片状,助手将其对折,再打成片状,如此反复。

铁块在这个过程中,里里外外都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不能烧软的杂质就随着铁块的氧化物一起凝固在表面并脱落,碳等可以氧化为气体的物质会在高温中逸散。

经历过毒打的铁块已经可以初步使用了,制造农具或者家常用具完全够用。当然,这个时候的铁可以用块炼法进一步锻打炼成百炼钢,可以用灌钢法制造成低碳钢,还有各种各样的工艺,但前两种是这个时代也可以实施的。

以前公孙瓒总觉得锻铁是一件很有男子气概的事情,想象一下吧,拿着大锤,有节奏的捶打着铁块,身上的肌肉棱角分明,汗水顺着肌肉流下,或被高温蒸发,或低落地面,简直就是展示男子气概的不二选择。

等现在真的接触了打铁这一行,公孙瓒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天真。

炼铁间的气温在冬天也高达四五十度,夏天可以去到六七十度甚至更高,人进去一会儿,哪怕是不动弹也挥汗如雨下,多待一会儿就会觉得头晕眼花,要及时补充水分。

打铁的时候铁块可不会那么听话,飞溅而出的碎屑有时候会有上百度的温度,贱到人身上就是一道疤痕,再加上这样的温度下,衣服是完全穿不出的,于是老铁匠身上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伤疤。

还是那句话,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华夏的铁匠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酬劳,却依然将华夏的炼铁和炼钢工艺推上了世界的巅峰,这样一群人由不得公孙瓒不尊敬。

公孙瓒又一次被铁匠推出了炼铁间,看着还蹲在里面挥汗如雨做着记录的公孙越,叹了口气,默默地走了。

历经两个多月,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赶得及在春耕之前制造出第一批农具分发下去,包括耙、耧、锄头等。

至于犁,耧车等工具,不是造不出来,实在是没有可以用的耕牛,公孙瓒能力有限,也没办法改造成不需要耕牛就可以使用的样子,只好先搁置了。

蜂窝煤在这段时间依然畅销,但炕制造了三批,就逐渐出现了模仿者,公孙瓒本来也没有打算长期霸占炕的打算,一来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不高,在没有专利法的年代很难长期垄断,二来原材料和耗材都掌握在公孙族手里,与其把持一次性买卖,不如把这两者握住,才是长期的生财之道。

春耕过了之后,公孙瓒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造他早就想制造的东西了。

公孙族内甲村的一栋房子里,公孙瓒正在用一口铁锅炒菜。

在新搭好的炉灶上先把锅烧热,下入切成丁肥肉,肥肉在高温下逐渐渗出猪油,这个时候不要急,等肥肉里的油都被煎出来了,肥肉逐渐缩小,变得干香之后赶紧下入豆豉,翻炒两下,豆豉的香味马上就被热油逼了出来,最后下入白菜,翻炒出锅。

白菜吸收了猪油的香气,在混入豆豉的咸香,猪油渣干脆爽口,嚼着嚼着猪油的香味就渗入齿颊间,旁边等着的黄晟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公孙瓒打掉黄晟想继续偷吃的手,道:“等做好了再吃!”

说着把和切碎的韭菜混合在一起的鸡蛋液下入了油锅中,等鸡蛋液下层开始凝实,缓缓冒泡的时候,迅速翻了过来,顿时韭菜炒蛋的香气就溢满了整个厨房。

翻炒几下,把整块的蛋搅碎,出锅装盘,一顿简简单单的晚饭就做好了。

两盘子炒菜上桌,公孙雷和公孙珏都是眼前一亮,旁边的炖菜马上就不香了。公孙珏才刚拿起筷子,猪油白菜已经扫光了,公孙瓒连忙下手,只抢到了一块韭菜炒蛋,别的已经全别抢光了。

炒菜一经推出,马上在整个公孙族里火起来,第一口铁锅是铁匠手打的,后来逐渐发展出了模具,将海绵铁按照模具锻打成型就可以了。

经佟衡的手将炒菜传到了孤竹城里之后,铁锅就变成了公孙族第二个拳头产品。

铁锅出来了,石磨也得跟上。儒水边上,一座大型水力磨坊拔地而起,水排稍加改造就变成了水磨,原本的脱粒、磨粉等工作统统交给了水磨,粮食加工的效率大增。

有了水磨,面粉的生产变得可能,大量面粉出来之后,馒头、画卷、包子、面等食物都被公孙瓒一一创造了出来。

以至于到了秋收之后,村民们蹲在村口,一人捧一碗面吃的酣畅淋漓的场面提前了几百年出现了。

这一年公孙族成功实现了大丰收,栗米产量接近一万两千斛,宿麦也收了一万余斛。

粮食问题解决了,冬天的时候,公孙瓒把天锅弄了出来。

天锅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其实就是两口大锅用一个圆柱体的陶罐套起来,下面的锅里装酒,上面的锅里装冷水。

加热下面的锅,酒水受热之后,由于酒和水的沸点不同,沸点更低的酒提前蒸发,在遇到上面的锅的冷底之后凝结,顺着锅底留下,这时候在锅底置一个容器,用陶管连接到旁边的一个罐子里,就可以实现酒的蒸馏。

蒸馏出来的酒分为三种,一开始的酒酒精浓度高,含有大量杂质,要单独分出来存放。

中间出来的酒经过收集和静置之后,就是可以喝的酒了。

最后出来的酒液同样不纯,也需要单独分开存放。

出于对后世文化的尊重,这种酒被公孙瓒命名为二锅头。

同样的,二锅头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第一个试喝的是公孙雷,当公孙瓒打起一小杯二锅头递到他手上时,他先是闻了一下,浓烈醇香的酒味瞬间遍布了整个鼻腔。

“好酒!”公孙雷大声赞道,接下来公孙瓒还没来及阻止,公孙雷一仰头,就把整杯酒一饮而尽。

要知道这个时候可没有专门的酒杯,公孙瓒用的是平常喝水的杯子,大概能乘半斤(汉斤,一斤约合224克)的量。

按照以往的经验,公孙雷自认为是千杯不醉的,这一杯酒下去,先是口腔被烧得火辣辣的疼,随着吞咽,这把火沿着食道一路向下,直达胃部,等待灼烧的感觉过去之后,一股浓浓的酒香返上来,瞬间口鼻都是酒味,整个人仿佛浸在了酒池子里,飘飘欲仙。

公孙雷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等打了个酒嗝,他又是大喊一声:“好酒!”仰后便倒。后面的公孙霖赶紧接着,还以为他是中毒了。

公孙瓒无奈的说道:“这酒极烈,阿翁喝急了,只是醉过去而已。”

把公孙雷送回房后,公孙霖,公孙雹都一一品尝了二锅头,均赞不绝口,于是公孙族第三个拳头产品就诞生了。

阅读从种田开始的东汉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