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江山龙脉传奇》
江山龙脉传奇

第九章 南明政权,半壁江山

李纯风将密笈下卷从钦天监调换后,稳了稳紧张的心神,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大内。因为他有腰牌在身,又是摄政王身边的幕僚,所以宫里的卫士并未多问。可是他的行迹,让人不禁疑惑:这么晚了,国师到钦天监里干什么呢?而且还是他一个人。有什么秘密?

有心人把李纯风夜入钦天监的事情,告诉了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听了以后,也觉得有些奇怪:李纯风在早两天才观察了星相,怎么昨日又去钦天监?他一个人去那里干嘛呢?

多尔衮正在猜测李纯风夜入钦天监的意图,忽听手下来报:“福建南安伯郑芝龙拥立前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福建为福京,改福州为天兴府,年号隆武。”

多尔衮一听,轻蔑地对身边侍臣说道:“这些明朝的遗老,真是不识时务。两年前在南京拥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结果呢,仅仅一年的时间,那个弘光政权就玩完了。现在呢,又有个郑芝龙在福建拥立朱聿键称帝,还取年号隆武。我看呐,这个小朝廷也捱不了多久。”

“王爷说的对。明朝大势已去,这个南明小朝廷只不过是让朱家的鳖孙过过皇帝瘾而已。”

“这个拥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的郑芝龙是个什么来头?”

“禀王爷,这个郑芝龙是福建南安县人,早年经商于日本,后来聚众盘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控制通往日本和南洋群岛的航道,凡来往的商船,都必须向他缴纳税银。常年纵横海上,官兵无可奈何。崇祯在位期间,郑芝龙接受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官至都督总兵,弘光小朝廷时,他又被封为南安伯。所以,现如今他拥立朱聿键在他的地盘福建称帝。”

看来前明遗老遗少贼心难安,多尔衮心里念道,李纯风与他的师父李佑天这师徒俩也真是的,既然破朱家龙穴,就两处一并破坏了罢。奈何只破了一处,山顶上的,象征朱家已经丢掉北方的山河;但是山下的一处,朱元璋墓室里的龙穴没有破坏。这样一来,朱家占据着南方的疆土苟延残喘。这可如何是好?或者再将朱元璋墓室里的龙脉聚精之地破坏?现在南京已属大清管辖之地,派人去明孝陵也非难事。

还是请国师李纯风前来商议此事吧。

李纯风听闻摄政王召之,心里忐忑:难不成多尔衮怀疑我了?或者他已经知道秘笈被调换了?不可能,没有国师腰牌牌令,任何人不能打开那个锦盒的。那,会是什么事情要与我商量呢?

李纯风揣着疑问叩见了多尔衮。他佯作不经意,试探地问:“王爷召见我,请问有何事宜?”

“今日召见先生,是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要问问你。”

重要事情?李纯风心里咯噔了一下,秘笈的事情?

“上次与先生在府里内室密谈,听闻先生说朱家紫金山龙脉上有两处龙穴。你与尊师只破了一处,还有山底下的一处龙穴没有破坏。”多尔衮顿了顿语气,说道,“以至于后来有弘光小朝廷作祟。天佑大清,弘光小朝廷由于朝政腐败,很快就自我覆灭了。可是,现在呢,又有前朝遗臣郑芝龙,在福建拥立朱聿键称帝,还设都城,封年号,妄图死灰复燃。先生,你对此事怎么看?本王认为,应当把他朱家龙脉上的另一处龙穴尽快破坏,以免日后多生事端。”

李纯风听他言之这些,有点紧张的心情放松许多:看来多尔衮不知道秘笈下卷已经被我调换了,这就好。但是他又提出要将朱家龙脉进一步破坏,这岂不与我的意愿相反?

李纯风回忆起前明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诬陷杀害,回忆起满清入关后对汉人的种种打压,同时想到自己调换秘笈的目的,就是要让满清治理天下无章法,最终将江山还给汉人。现在有前明遗臣拥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寄希望于此,实属好事。既然这样,我怎么还能去破坏大明的另一处龙穴呢?

想到这里,李纯风面色有些为难地对多尔衮说道:“当初我和师父去紫金山朱家龙脉之地,寻得聚精藏气的龙穴之地。一处在紫金山山顶,已经被我们破坏了;可是还有一处在朱元璋墓室内。墓室四周石壁坚硬,而且找不到了入口,我与师父”根本无法进入。既然不能进入墓室,那么就不可能破坏龙穴。”

“那这样吧,我们用大炮将墓室大门炸开。先生,你看怎么样?”

“若是用火炮轰炸,那整座紫金山必定倒塌。到时候会地动山摇,有天崩地裂之势。现在大清建邦之初,显此异象,为不祥之兆。请王爷三思,此举实为不妥。”

多尔衮觉得国师李纯风所言有理,默然不语。

李纯风见多尔衮的犹豫神情,趁机进一步功说:“如今江山初定,大清需要的是安稳人心。若紫金山山脉崩裂,天显异象,必定有人会妖言惑众,扰乱民心。所以,用火炮轰炸是万不可行的。”

“先生言之有理。可是前明龙脉不断根,龙穴不破尽,那么就会出现今日某个姓朱的在福建称王,弄不好,明天某个姓朱的又会在哪里称王呢!”

李纯风想了想,语气坚定地对多尔衮说道:“王爷你放心,紫金山山顶的龙穴,已经被我和师父破坏了。就算山底下的龙穴没有破,但是上下两个龙穴是承脉相通的,山顶的龙穴已经真气散尽,墓室里聚藏的精气也会逐渐上升,慢慢散尽。”

“那待他朱家龙脉真气散尽,又是何年何月?”

“从我和师父破坏龙穴那时候算起,他朱家龙脉里藏聚的精气已经差不多散了大半。由此推算,南方的南明小朝廷顶多存在十几年,王爷不必过于劳心。”

“依先生之言,南明小朝廷还要苟活十余年?”多尔衮有些不悦。

“此为天意。大清能够取得天下,也是天意。既然南明小朝廷对大清构不成威胁,王爷也不要过于地逆天而行,切记。”

也罢,就让南明小朝廷居隅一方吧。既然国师说了,它的存在,对大清没有威胁。

李纯风从多尔衮的里屋走出来后,庆幸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让紫金山山脉免于一难。身为风水术士,他知道山脉都是有灵性的,何况是刘伯温为朱明王朝选为龙脉的紫金山。这也当作是积阴德吧。

多尔衮虽然听取了国师李纯风约建议,取消了炮轰紫金山山麓的打算。可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南明小朝廷的存在,让他感到忌讳。于是,多尔衮心里有了主意:这个朱聿键不是那个叫郑芝龙扶植拥立的吗,那么,把郑芝龙招顺过来,依附我大清称臣,不就行了?现在朝廷里有些许前明归顺的大臣,郑芝龙也是前明的臣子,那与我们现今朝廷里的前朝降臣定有关系瓜葛者。这样的话,那就好办了。

次日,摄政王王府里召见了前朝归顺清廷的大臣。多尔衮把寻找与福建郑芝有关系之人的意思告诉给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位与郑芝龙有交集的前朝臣子。

这些归顺清廷的大臣们相互望了望,心里拿不准摄政王的想法如何。但是提及郑芝龙,这些大臣都还是知道的,可与他似乎都没有什么往来。

这时,一位前明降臣从几位大臣里走出来,对多尔衮说道:“王爷,我与郑芝龙是同乡,以往他曾有些往来。不知王爷问及有何吩咐,我等愿为你分忧。"

“是这样的,郑芝龙在福建拥立朱聿键称帝,我打算派人去招抚他,归顺我大清。”

刚才站出来说话的大臣,名为洪承畴。对,就是被清廷孝庄皇后美人计迷倒,给满清皇帝皇太极戴绿帽子的那位前明降臣。此刻他很有把握地对多尔衮说:“郑芝龙与我是同乡,我愿意去说服他归顺。”

“好,明日启程。本王预祝你成功,洪大人。”

洪承畴与郑芝龙是同乡,甚有些交情。洪承畴到了福建后,郑芝龙没有为难他。洪承畴见此,向他说明了来意,又当面权衡利弊。郑芝龙被说服了。

不久,摄政王多尔衮收到洪承畴的奏报。内言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以拥戴元勋、开国功臣自居,手中又掌握着几十万军队,控制了隆武朝的一切大权。

他还将南明小朝廷的情况告诉给多尔衮:郑芝龙搜刮民脂民膏,滥征商税,加派、预征田赋,卖官鬻爵。官职的价格多者数百两,少者数两银子。拿钱买得官爵的人,上任后就大肆敲诈,大捞一把,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然,郑芝龙同意归顺大清的意愿,洪承畴也在信里告诉了多尔衮。说郑芝龙眼看隆武政权没啥希望,为了保护自己广遍闽粤的田园、“富甲侯王”的财产和身家性命,他愿意与清廷合作。

终于,洪承畴与郑芝龙私下合谋,密定成约。清军于顺治三年进攻福建,郑芝龙将长达两百里的仙霞岭防线的守军完全撤走,实践其投降诺言。水陆两路,皆不抵抗,以示投诚于清朝。清兵得以长驱直入,拿下福州。

清兵进军福建时,隆武帝朱聿键正在延平。他听说清军已经杀来,于是急忙出奔汀州;后来,在汀州被清军追上杀死。隆武政权宣告灭亡。

国师李纯风言,大明紫金山龙脉内龙穴已损,王气渐渐消散,需十几年;可是人家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可不愿让南明小朝廷多十几年的存在呀,他认为这个南明小朝廷存在几年就行了。

多尔衮过于有违天意,后遭雷电劈死。此为后话,先点一笔。他太急于求成了。

清军入闽后,以闽粤总督的官衔为诱饵,对郑芝龙进行招降。其子郑成功坚决反对降清,向父亲列出了各朝历代降臣的下场。但是,郑芝龙利禄熏心,不听郑成功苦劝,献印剃发,自己跑到清营投降。

郑芝龙投降后,被连哄带骗地送到北京软禁起来,闽粤总督的美梦落了空。此刻他后悔不已,后悔没有听郑成功的劝告。

郑成功见清廷对父亲如此不讲信用,遂率领战友至广东南澳,树起“背父救国”的大旗,招集旧部,进行抗清斗争。

有人向多尔衮献策:让郑芝龙劝他儿子郑成功,归降大清。

一日,摄政王多尔衮召郑芝龙来府上,让他书信一封,劝其子郑成功归顺清廷,并承诺云云。郑芝龙寄人篱下,只得手书一封劝降信给儿子郑成功。甚至寄希望于他,能够保住全家性命。

然而郑成功早已将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的嘴脸看清,自己的父亲投靠你们,下场如何?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所以,郑成功当着使者的面大骂多尔衮,且拒不投降。

使者把郑成功的言行所为,以及对清廷的态度转述给了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听罢,许久不语,看来,这郑成功明摆着是要与朝廷抗争的了。

不久,郑芝龙全家老小都被清廷处死。郑芝龙万万没想到,拥立前朝皇裔朱聿健称帝,建立南明朝廷,在鼎盛时期也曾经占有半壁江山。可是最终,如同演了一场历史戏剧。  19962/10714853

阅读江山龙脉传奇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